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马融教授“三辨”模式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
    聂良卉, 马融, 戎萍, 张喜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69-373.  
    摘要63)      PDF(pc) (954KB)(37)    收藏
    儿童抽动障碍病因复杂、症状多样且易受社会环境影响,治疗颇为棘手。马融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及疾病特点,首次创立“三辨”模式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主要内容为首辨疾病,秉要执本,诊断清晰;次辨证候,层次分明,方从法出;再辨症状,洞见症结,随症加减。辨病主要为疾病的中、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排除因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等导致的眨眼、耸鼻等症状。辨证主要根据患儿中医证候进行辨证论治,以息风止动为主要治疗法则;兼有外感风邪者为外风引动证,予银翘散加减治疗;兼有打人毁物、秽语者为痰火扰心证,予涤痰汤加减治疗;兼有烦躁易怒者为气郁化火,予泻青丸加减治疗;兼有情绪敏感,多疑多虑者为气郁动风证,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辨症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部位的抽动以及不同发声表现,对症选用药物,起到引经和直接消除症状的作用。“三辨”模式诊疗明晰,根据患儿病证症灵活调整,临床疗效确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外治专家共识(2024)
    王雪峰, 韩新民, 孙克兴, 姜永红, 戎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1-7.  
    摘要48)      PDF(pc) (1087KB)(40)    收藏
    儿童抽动障碍是临床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对儿童身心健康有较大危害。以针灸、推拿为代表的中医外治疗法在儿童抽动障碍治疗中具有一定特色优势,但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本共识内容涵盖儿童抽动障碍的术语与定义、诊断、病因病机、辨证、中医外治技术规范等,总结了本病的现代医家经验和循证医学进展。本共识突出临床实用性,体现了最新研究进展,从而帮助提高儿童抽动障碍中医外治临床规范化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消法”探析任现志教授论治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
    胡营杰, 任现志, 孙凤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3): 246-249.  
    摘要40)      PDF(pc) (801KB)(1)    收藏
    小儿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给予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容易反复,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以热毒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久病入络入血,各致病因素凝结于咽喉,而发为腺样体肥大。任现志教授以“消法”为基础,治以清热消肿、化痰散结、消积导滞、活血化瘀,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脑肠轴理论从肝脾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探讨
    徐欣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84-388.  
    摘要39)      PDF(pc) (840KB)(9)    收藏
    抽动障碍是当前儿科的常见病之一,西医认为可能与遗传、免疫、心理及环境等因素相关;中医多将其归为“肝风”“瘛疭”等疾病。近些年随着研究的深入,脑肠轴理论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我们发现抽动障碍与脑肠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将脑肠轴与中医五脏相关中的肝脾相关进行联系后,在脑肠轴理论的指导下从肝脾论治儿童抽动障碍,无论是汤药,抑或是针灸和推拿都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王雪峰教授从五脏相关辨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探析
    王书钰, 张秀英, 王雪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74-378.  
    摘要37)      PDF(pc) (920KB)(31)    收藏
    儿童患多发性抽动症的人数逐渐增多,且由于本病患儿特殊的症状表现,本病的高发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并对患儿及家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本病多为5~10岁儿童患病,因此也给成长过程中的患儿心理健康发育造成了负面影响。经过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因其辨证论治的优势对于本病有着良好疗效,且副作用远远小于西医治疗,患儿及家长更易接受、更易配合,以收到良好疗效。王雪峰教授以五脏相关理论为基础,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离不开五脏,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且本病在中医中属于“肝风”“慢惊风”“抽搐”“瘛疭”“筋惕肉瞤”等范畴,由此王教授以肝为始,通过中医脏腑理论、五行学说,基于“五脏一体观”理论,联系临床症状,并结合儿童体质,“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殊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驱康复”的特殊病理特点,分析本病的病位除位于肝外,与脾、心、肺、肾都密切相关,针对病因病机进行简要分析,并据此确定其不同治则治法,浅析遣方用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刘玉书教授从脑论治小儿抽动障碍临证经验
    钱美加, 穆春宇, 刘玉书, 蒋锴,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3): 254-257.  
    摘要36)      PDF(pc) (804KB)(0)    收藏
    刘玉书教授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病综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擅从脑论治抽动障碍,认为本病主要与胎元受损,痰浊蒙蔽于心脑有关。因此,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脑,脑髓失充为其本,风、痰、火为其标,治疗抽动障碍的关键在于健脑充髓,并佐以平肝息风豁痰。内服自拟“抽动宁颗粒”,外用平动膏,配合耳穴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王素梅教授辨治抽动障碍规律研究
    刘晓芳, 腾尚宇, 郝宏文, 崔霞, 卫利, 王素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79-383.  
    摘要26)      PDF(pc) (2074KB)(12)    收藏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治疗抽动障碍患儿提供临床思路。
    方法收集王素梅教授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药物功效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复杂网络分析等。
    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诊次1 500次,症状频次前5位分别是眨眼、吭吭、耸肩、扭颈、皱眉。证型分布以脾虚肝亢型为主。使用频次前5位药物分别是防风、荆芥、木瓜、谷精草、伸筋草。药物功效方面,祛风药使用最多,其次为止痛药、平肝药等。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等;药味以辛味为主,其次为苦味、甘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肺经、脾经等;疗效为临床控制与显效的复杂网络核心药物主要有防风、荆芥、茯苓、陈皮、半夏、木瓜等药物。
    结论王素梅教授认为抽动障碍病机为脾虚痰聚、肝亢风动,病位多责之肝、脾,治疗多用健脾平肝、息风通络之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中西医治疗儿童弱视的研究进展
    潘李斌, 颉瑞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16-419.  
    摘要26)      PDF(pc) (888KB)(12)    收藏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期常见的眼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极大可能导致终生视力不佳,因此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变得十分重要。目前眼科临床对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常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为屈光矫正、遮盖疗法、压抑疗法、视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中医治疗手段有针刺、推拿、艾灸、中药治疗等方法,本文结合儿童弱视相关的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并学习探讨有无新的治疗思路。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期常见的眼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极大可能导致终生视力不佳,因此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变得十分重要。目前眼科临床对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常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为屈光矫正、遮盖疗法、压抑疗法、视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中医治疗手段有针刺、推拿、艾灸、中药治疗等方法,本文结合儿童弱视相关的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并学习探讨有无新的治疗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赛, 樊秋月, 刘旭华, 姜永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10-415.  
    摘要26)      PDF(pc) (1007KB)(12)    收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性疾病,是一种高度可遗传的疾病,但并非所有的风险因素都是遗传引起的,据估计,有10%~40%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目前仍不清楚具体发病机制,但多种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其发生率增高,因此研究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对儿童ADHD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孕期父母年龄及受孕前母体肥胖、孕期母亲精神障碍、发热、甲状腺功能异常、先兆子痫及哮喘,孕期、学龄前期物质暴露、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收入低、教养方式不合理、轻微脑损伤等方面论述其与ADHD发病之间的联系,旨在指导临床减少暴露,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针对以上高危因素,加强孕期保健、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避免学龄前儿童脑功能损害及相关物质暴露、治疗原发病等措施是降低儿童及青少年ADHD发病率的必要举措,ADHD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角度审视ADHD的发生是亟须面对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朱彤彤, 叶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20-425.  
    摘要24)      PDF(pc) (886KB)(18)    收藏
    随着膳食结构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儿童肥胖率逐年攀升,既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导致代谢性疾病的产生,因此应针对儿童肥胖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正常儿童不同,肥胖儿童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条件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和益生菌的相对丰度减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与宿主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肠道稳态、影响宿主能量代谢、调控进食行为和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肥胖的发生与发展。祖国医学认为脾主运化功能与肠道菌群在消化吸收、抵御外邪方面密切相关,脾失运化,水液失于输布,聚湿生痰,阻滞气机,影响大肠传导功能,肠道黏膜免疫失调,菌群结构紊乱,促进肥胖发生。本文就当前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提高肥胖患儿的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祛风止动贴治疗中度抽动障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高原, 吴敏, 姜科宇, 张欣, 赵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88-392.  
    摘要22)      PDF(pc) (924KB)(10)    收藏
    目的
    评价祛风止动贴治疗中度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抽动障碍专科门诊及中医儿科门诊评估为中度抽动障碍的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者予祛风止动方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贴祛风止动贴,对照组加贴空白模拟贴。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脱落剔除5例,对照组脱落剔除8例。治疗12周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62/65),高于对照组8387%(5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对抽动障碍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有所改善,祛风止动贴+祛风止动方中药饮片治疗优于模拟贴+祛风止动方中药饮片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观察组疗效总评评分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和12周末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祛风止动贴联合中药治疗中度抽动障碍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刘全慧, 付乾芳, 张喜莲, 戎萍, 马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93-397.  
    摘要22)      PDF(pc) (950KB)(10)    收藏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抽动障碍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予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积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46/56),对照组为73.8%(48/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量表-疾病严重程度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对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分型、不同严重程度抽动障碍,两组治疗均较治疗前有效,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结合针刺与中药结合西药治疗抽动障碍疗效相当,中药结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儿童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宋勤丽, 赵鋆, 金莺, 杨楚文, 芦小叶, 周芳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4): 301-304.  
    摘要20)      PDF(pc) (832KB)(5)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肥胖患儿若不及时治疗,将逐渐发展为肥胖综合征,为成年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埋下伏笔,同时也给社会经济以及医疗资源带来负担。中医药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病有其独特优势,现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内外治法等方面对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病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单纯性肥胖病辨证总体不离“痰、虚、瘀”。主要治法为健脾益气、祛湿化痰、行气活血化瘀。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医外治法均在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冯晓纯教授基于“病生咽嗌,治以甘药”探讨小儿咽喉病的辨治
    宫文, 宿丽丽, 潘晓宏, 冯晓纯,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3): 273-276.  
    摘要19)      PDF(pc) (814KB)(2)    收藏
    中医儿科临床小儿服药难,问题在于药苦难咽,冯晓纯教授基于“病生咽嗌,治以甘药”经典理论,另辟蹊径,用甘药甜药治疗小儿咽喉疾病,每组方中甘甜,甘淡之品尽量占大多数,甘苦之品占少数,做到良药不苦口,亦能利于病。既保证了疗效,又解决了药苦难咽之弊端,临床经验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LAMA2基因变异致新生儿期发病的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例报告
    陈亿仙, 谭建强, 吕彦兴, 韦义军, 蒋永江, 韦拔,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3): 221-224.  
    摘要19)      PDF(pc) (1219KB)(0)    收藏
    目的 探讨LAMA2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1例新生儿期发病的先天性1A型肌营养不良(MDC1A)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核心家系进行LAMA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患儿,男性,6个月,生后出现肌张力下降、关节活动受限、喂养困难,实验室检查显示肌酸肌酶显著升高,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发现LAMA2基因存在两处杂合变异,一个是来自母亲的无义突变c.4048C>T,另一个突变是来自父亲的剪接突变c.3556-13T>A。随访时存在生长发育落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 本例患儿LAMA2基因c.4048C>T及c.3556-13T>A变异可能是导致发生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补气益精生血中药对人红系细胞组蛋白修饰酶的影响
    陈珏璇, 徐方蔚, 卢焯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01-406.  
    摘要18)      PDF(pc) (982KB)(7)    收藏
    目的 观察补气益精生血中药对人红系K562细胞株组蛋白修饰酶的影响。方法 运用补气益精生血、补气生血、益精生血的中药分别以高、低浓度对K562细胞株进行诱导,并以丁酸钠作阳性对照。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细胞γ珠蛋白基因基因mRNA水平,采用酶标仪以比色法检测细胞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1、HDAC2),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酶活性水平,PCR方法检测HDAC1、HDAC2、HAT基因mRNA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DAC1、HDAC2、HAT蛋白水平。结果 补气益精高剂量组、补气高剂量组、益精低剂量组中药及丁酸钠均显著提升了γ珠蛋白基因表达水平。补气益精高、低剂量组及益精高、低剂量组的细胞HAT酶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丁酸钠组的HDAC1酶活性水平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对于HAT基因的mRNA水平,补气益精高、低剂量组,益精高剂量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则只有补气益精高剂量组和益精高剂量组的HAT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补气益精生血中药可能通过上调HAT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红系细胞内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其诱导γ珠蛋白基因表达治疗儿童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组蛋白修饰酶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儿童中医体质特征及调护专家共识
    王琦, 王雪峰, 赵霞, 李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4): 277-282.  
    摘要17)      PDF(pc) (857KB)(12)    收藏
    中医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固有特质,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体质辨识已成为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目前用于辨识成年人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已建立,但儿童体质分类与调护尚未达成共识,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共涉及9种体质,每种体质分别从总体特征、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同时,从药膳食疗、保健推拿、四时起居等方面给出了中医调护建议。本共识进一步规范了儿童中医体质分类及调护,为临床体质辨识及中医调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从微生态角度探讨分娩方式与抗生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和治疗的影响
    唐炜, 金方强, 唐婷, 孙勤,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32-438.  
    摘要17)      PDF(pc) (1100KB)(8)    收藏
    目的 从微生态角度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以及抗生素使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和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0例,入院后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按照抗生素使用情况分为头孢地嗪组、头孢西丁组和空白对照组(未使用抗生素)。同期产科正常对照组新生儿40例。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和抗生素使用情况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分布特点,比较不同抗生素使用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变化。结果 剖宫产组和顺产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顺产组与肉食杆菌属、紫单胞菌科呈正相关(P<0.05),剖宫产组与未分类的肠杆菌科呈正相关(P<0.05)。头孢地嗪组、头孢西丁组和空白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头孢地嗪组、头孢西丁组与双歧杆菌呈负相关(P<0.05),空白对照组与肠球菌、乳杆菌属和肉食杆菌属呈负相关(P<0.05),空白对照组与浮丝藻属和韦永球菌属呈正相关(P<0.05),头孢地嗪组与未分类的肠杆菌科和韦永球菌属呈负相关(P<0.05)。正常新生儿和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分布属水平比较,发现46种细菌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相比,抗生素使用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代谢变化主要在磷酸戊糖途径(P<0.01),主要代谢通路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P<0.01)。肠球菌和肉食杆菌属与差异代谢产物琥珀酸呈正相关(rs=0.692 3,0.521 7,P<0.01)。结论 分娩方式和抗生素的使用能够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产生影响,肠道微生态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王力宁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经验
    姚勇志, 王力宁, 王广青, 黄美芬, 李志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43-446.  
    摘要17)      PDF(pc) (833KB)(15)    收藏
    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反复患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等特点,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儿童时期发育不成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小儿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中医学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和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中医学对本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依据王力宁教授长期在儿科临床中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各阶段不同的临床特征、辨治要点及临证经验,总结其分期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思想及证治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阴阳学说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机制
    李亚群, 宋宇尘, 韩新民, 袁海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06-409.  
    摘要17)      PDF(pc) (891KB)(31)    收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期的心身疾病,现代中医学者认为阴阳失衡是其基本病机,
    随着时代的变化,儿童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均发生了极大改变,阴阳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其病机从低基线
    水平阴阳失衡(阴不足致阳偏亢)发展为现今高基线水平阴阳失衡(阳偏亢耗伤阴液),临床证型从肝肾阴
    虚证为主要证型发展为以心肝火旺、痰火内扰为主要证型,治病必求于本,当首先清泻心肝之实热以达阴
    阳平衡,国内外实验研究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证实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释放、清
    除之间、多巴胺 D1样受体与 D2样受体、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相互拮抗、相互影响、相互调节的关系与
    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密切相关,目前正在研究多巴胺突触囊泡循环中促囊泡循环因子与抑制囊泡循环因子
    的关系,以期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