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栏
    中医儿科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徐荣谦
    2009 (5):  397-398. 
    摘要 ( 285 )   PDF(283KB) ( 81 )  
    目前中医儿科教育以“院校式教育”为主,所培养出来的中医儿科医生临床能力不足。“传统师承式教育”在这方面有其优势,但在培养人才的数量上,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受到教师个人学识与经验的束缚,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整套中医基础理论方面逊色于“院校式教育”等。当前中医儿科教育工作应通过以下途径解决此问题:(1)采用协同参与教学模式;(2)创造研究性学习环境;(3)有效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4)本科教育阶段熟读中医经典;(5)“院校式教育”与“传统师承式教育”相结合,扬长避短,发挥两个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虞坚尔,吴杰
    2009 (5):  399-400. 
    摘要 ( 123 )   PDF(340KB) ( 96 )  
    中医教育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传统医学教育,现代中医人才培养应融合中西医两套理论的学习,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让中医走得更深、更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探讨
    马君蓉,余勇,王珍
    2009 (5):  401-403. 
    摘要 ( 169 )   PDF(469KB) ( 136 )  
    本文通过总结中医儿科学教学经验,对加强中医儿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和思考,认为要与临床实践结合,通过以问题为基础,标准化患者教育为手段,启发、带动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和训练,激发学生对中医儿科的学习兴趣,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引导学生向理论与实践结合,思维与能力结合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儿科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探讨
    洪佳璇,盛丽先
    2009 (5):  404-405. 
    摘要 ( 120 )   PDF(330KB) ( 107 )  
    本文就当前中医儿科研究生普遍存在着专业思想不巩固、专业基础不扎实、缺少临床经验等状况,提出从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及牢固的专业思想观;在临床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与儿童和家长沟通的技巧;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融通中西医学,培养熟练的临床诊疗、操作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从培养中医儿科研究生熟练的临床诊疗、操作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及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把培养既有临床工作能力,又有科研能力,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具有学科带头人潜质的人才,作为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目标,使中医儿科学继承、发展、创新、后继有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科心鉴》——中医儿科教学园地中的奇葩
    张静
    2009 (5):  406-409. 
    摘要 ( 158 )   PDF(696KB) ( 131 )  
    《儿科心鉴》将中医儿科学术、理论学说、历代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全面、系统、完整地进行了阐述。《儿科心鉴》脉络清晰、理论精准、实用性强,师生们都可以通过它来找到所需儿科内容。《儿科心鉴》在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辨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临床遣方用药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参考书,是“当代的儿科医宗金鉴”。在中医儿科理论教学中既利于博学又利于精研,作为研究生教材,涵盖内容更广更深,硕、博士研究生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不断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模式探讨
    邢向晖,张玉琨
    2009 (5):  410-411. 
    摘要 ( 253 )   PDF(414KB) ( 119 )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医现代化以及和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交叉碰撞,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模式。笔者探讨了现存的教育模式,以及现代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根据本科室研究生培养现状,总结了本科室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展望了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儿科七年制医学生带教体会
    王孟清
    2009 (5):  412-413. 
    摘要 ( 192 )   PDF(319KB) ( 63 )  
    如何带教中医儿科七年制医学生是临床带教老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主要从4个方面谈了笔者的体会。提出要从入门教育,培养并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真正热爱中医儿科,愿意献身中医儿科事业。在带教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严谨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科研素质;同时要加强“育人”教育,培养其健全的思想品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培养中医药高级人才的体会——导师高层次素养体现
    李华,虞坚尔
    2009 (5):  414-415. 
    摘要 ( 222 )   PDF(443KB) ( 94 )  
    培养中医药高级人才是发展中医事业的核心,在影响培养人才的诸多因素中,导师队伍是根本性因素。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中医药高级人才需要导师具备优秀的学术道德、精湛的业务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洞悉把握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和立志创新的意识等高层次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中医药高级人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儿科学临床型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刘芳,王雪峰
    2009 (5):  416-418. 
    摘要 ( 132 )   PDF(457KB) ( 109 )  
    本文针对培养中医临床型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首先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在临床教学查房中注重培养中医辨证思维,并加强学习中医经典;其次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建立研究生的“跟名师学艺”模式。再次严把临床技能考核,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建立导师组制,进一步开阔研究生思维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重视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教育
    黄钢花,刘瑜
    2009 (5):  419-420. 
    摘要 ( 225 )   PDF(287KB) ( 137 )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强化医学伦理学教育显得非常迫切。强调医学伦理学教育有重要意义:是医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体现;是避免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成功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应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德内涵所发生的变革,对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及教育方法进行改革;重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系统连续地进行教育;并同时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医学伦理学教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儿科学双语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汪浩文,王国平,许东宝,羊礼荣,顾倩
    2009 (5):  421-423. 
    摘要 ( 170 )   PDF(451KB) ( 108 )  
    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在开放和竞争的社会中,双语教学能够使医学生较早地了解国外医学教育的理念、模式与教材,加强国际竞争力。儿科学双语教学的瓶颈主要为师资缺乏、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模式选择和英语大环境的营造等方面。笔者总结近几年儿科学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进行了儿科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努力探索创新适合当前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儿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医学英语的学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咽门缩桃丸研制谈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的思路
    张奇文
    2009 (5):  424-427. 
    摘要 ( 264 )   PDF(698KB) ( 131 )  
    近年国内中医儿科学术会议上多次以“肺胃肠相关论”与“肺胃肠相关病”为题,谈到“复感儿”的发病与咽扁桃体肿大的关系。笔者针对此课题研制咽门缩桃丸治疗“乳蛾”一证,并探讨其在中医儿科发病学上所占据的地位和研究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请大家关注辨证论治——论拯救与发展中医儿科学术之本
    朱锦善
    2009 (5):  428-431. 
    摘要 ( 140 )   PDF(646KB) ( 88 )  
    本文首次从学术的深度论述风行中医各个领域的以“辨证分型”代替辨证论治,是致使中医后继乏术的癥结与根源,文章剖析“辨证分型”的来历及其对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危害,指出“辨证分型”是西医的定势思维模式,是对辨证论治的曲解与异化,是违背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伪科学命题,更不能以此作为中医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否则必然异化中医,消灭中医。文章还重点从内经的基本理论到温病学说的发展,从理论到临床,对辨证论治的内涵与精髓进行了深层次论述,认为中医学术的发展实质是辨证论治的发展。文章呼吁拯救辨证论治,破除“辨证分型”,还中医本来面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心泻脾散调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初探
    原晓风,张慧
    2009 (5):  432-433. 
    摘要 ( 197 )   PDF(333KB) ( 83 )  
    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入手,结合当今气候及社会特点,提出心脾积热与该病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并拟清新泻脾散用于临床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探讨
    王晓燕,王利然,刘娟
    2009 (5):  434-435. 
    摘要 ( 135 )   PDF(477KB) ( 128 )  
    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小儿常见病,虽然中医辨证论治更能体现中医药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优势,但目前对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旨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辨证分型进行探讨,主张借鉴小儿感冒及肾病分型的模式,将其分为本证(肺脾气虚证、营卫失调证、肺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兼证(夹热、夹滞、夹痰、夹瘀、肝郁)和标证(风寒、风热、暑邪、时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儿科的发展应重视小儿用药体系的建立JP〗——从麻黄看儿科用药的独特性
    高修安
    2009 (5):  436-439. 
    摘要 ( 158 )   PDF(667KB) ( 126 )  
    以麻黄为例探讨中医儿科发展中建立儿科用药体系的必要性。中药按其性能发挥治疗作用,但临证时明显受制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因此建立完备、规范和经典的小儿用药体系,是中医儿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吕英
    2009 (5):  440-442. 
    摘要 ( 157 )   PDF(429KB) ( 126 )  
    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说明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本与天地、宇宙、自然之本源是相同的,体现了中医学是治病了的人而不是类同西医的治病,并参悟出中医学的内涵是以《黄帝内经》为宗旨,六经辨证为大法,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祖先对自然、宇宙、生命、疾病认识的一门学科。《黄帝内经》中运气学内容更是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医圣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临证时正确理解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以及“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这一生理特点,立足气一元论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十二经脉和脏腑学说贯通,临床中大胆地使用仲景方药治疗儿科疑难重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推拿在绿色医疗中的作用
    葛湄菲
    2009 (5):  443-444. 
    摘要 ( 129 )   PDF(341KB) ( 134 )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对健康概念的更新,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无痛苦、易接受且有效的自然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消费理念促进了小儿推拿的发展,而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又提升了小儿推拿的学术地位。绿色消费是人们在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对人们行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绿色医疗消费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概念的更新和对抗生素的担忧,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消费。小儿推拿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倍受世人瞩目,也将成为较有潜力的国际医学交流热门学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加味六味地黄汤对环磷酰胺致幼年大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姜荣燕,朱立平,陈述英,梁秀玲,李然然
    2009 (5):  445-447. 
    摘要 ( 178 )   PDF(394KB) ( 74 )  
    目的探讨加味六味地黄汤对环磷酰胺致幼年大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方法JP2〗2周龄及3周龄Wistar大鼠各32只,每一周龄段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3组,正常组8只,对照组12只和实验组12只。实验组灌胃加味六味地黄汤,2周龄大鼠咽饲量为每只每次0.6 mL,3周龄咽饲量为每只每次0.9 mL,JP〗每日2次,连续14 d。对照组根据大鼠周龄喂饲等量生理盐水,每日2次,连续14 d。实验组和对照组第7天和第8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d);正常组常规喂养,第7天和第8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组均于第15天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镜检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2周龄及3周龄对照组大鼠ALT、AST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ALT、AS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对照组肝细胞广泛性的中度至重度水变性,实验组肝细胞水肿明显减轻。
    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对环磷酰胺致幼年大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利咽康颗粒剂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观察
    王实,宋光熠,张广新,刘永林,李开明
    2009 (5):  448-449. 
    摘要 ( 223 )   PDF(337KB) ( 82 )  
    目的观察小儿利咽康颗粒剂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羟甲基纤维素钠致炎诱发白细胞游走,涂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尾静脉注射胶体碳悬液,腹腔注射10%羊红细胞免疫小鼠,观察小儿利咽康颗粒剂对羟甲基纤维素钠致炎诱发白细胞游走的抑制作用,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对小鼠血中碳粒清除速度、对小鼠血清凝集素的影响。
    结果JP2〗小儿利咽康颗粒剂可明显抑制白细胞游走作用,对二硝基氟苯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血中碳粒清除速度和小鼠血清凝集素的影响不明显。
    结论小儿利咽康颗粒剂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肺炎中医证型演变特点及不同年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吕玉霞,申聪,黄阳,李娜
    2009 (5):  450-453. 
    摘要 ( 209 )   PDF(469KB) ( 114 )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中医证型演变特点及不同年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方法通过对纳入的380例小儿肺炎患儿,在治疗当日(基线点)、治疗后第3,5,7,10天观察并记录中医证型,统计小儿肺炎在不同观察时段中医证型演变特点;观察小儿肺炎治疗当日的中医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有否相关性。
    结果380例小儿肺炎在基线点至治疗后第3天,以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为主,各证型发生转变的病例较少。在治疗后第5天,仍以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为主,大部分证型发生了证型转变。在治疗后第7天,部分证型转至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在治疗后第1肺炎患儿。
    结论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在疾病发展过0天,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绝大多数恢复正常。380例小儿肺炎中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主要见于1~3岁小儿;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主要见于4~7岁肺炎患儿;风寒闭肺证和风热闭肺证主要见于8~14岁程中,呈现动态演变过程,从而使各证型在不同观察时段的分布具有一定特点;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有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名医经验
    衷诚伟教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经验
    曾庆祥,曾嵘
    2009 (5):  454-456. 
    摘要 ( 225 )   PDF(509KB) ( 112 )  
    近年来巨细胞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而且年龄愈小,其易感染性愈高,症状也愈重。肝脏炎症严重者可产生肝纤维化、胆汁淤积、胆道狭窄梗阻甚至闭锁、肝硬化等不良后果。中医属于“胎黄”“胎疸”“黄疸”“癥瘕”等范畴。本病治疗比较棘手,西医仅给予抗病毒药和保肝退黄对症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衷诚伟教授潜心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20余年,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辨证施治,因人而异,清热利湿、祛毒退黄是其用药基本法则,阳黄责之于湿热毒,阴黄责之于寒湿毒;黄疸较深或不易退者,善用大黄;肝脾肿大明显,桃仁、红花、赤芍为必用之药。中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处方时时顾护脾胃和正气,收效甚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刁本恕老师中药外洗为主治疗小儿高热经验
    刘伟,刁本恕
    2009 (5):  457-457. 
    摘要 ( 208 )   PDF(277KB) ( 72 )  
    小儿高热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能否及时得到控制对其病情的演变非常关键。而临床多采用口服药为主,刁本恕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本着内外合治的治疗思路采用中药外洗配合口服中药,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对及时控制小儿高热以及预防因高热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都起到了治疗和预防的作用,其用药安全方便为广大患者家属所认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刁本恕老师治疗小儿高热经验
    刁灿阳
    2009 (5):  458-459. 
    摘要 ( 222 )   PDF(301KB) ( 67 )  
    文章总结了刁本恕老师在治疗小儿高热方面的学术经验,提出由于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其高热发生潜在病因多属脾胃失调,因此临床治疗时,以通腑泻热同时顾护脾胃为治疗大法。且还应重视小儿退热之后的调理,以避免高热的复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刁本恕老师治疗小儿急性腹痛1例分析
    杨玉良,刁本恕
    2009 (5):  460-460. 
    摘要 ( 168 )   PDF(156KB) ( 52 )  
    小儿腹痛乃临床常见急重证之一,而中医对临床急重证的治疗有着独特之处,如刁本恕老师在门诊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敷贴、钟罩灸、腹部按摩等综合疗法,对小儿腹痛具有起效快,使用安全,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探讨
    山根望诊法在儿科诊断中的应用
    刘跃梅,洪虹,刘小生
    2009 (5):  461-462. 
    摘要 ( 183 )   PDF(280KB) ( 146 )  
    山根望诊法是专用于小儿的独特诊法之一,是运用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根据山根与心、肝、脾、胃、肺等脏腑相关的原理,观察山根脉络的部位、颜色、形态、淡滞、散抟,来辨五脏寒热虚实之病机的方法。本文从山根脉络的部位、颜色、形态、淡浓、散抟等方面,总结了小儿山根脉络诊治法的古今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脾胃学说的发展源流
    罗光亮,彭玲玲
    2009 (5):  463-465. 
    摘要 ( 211 )   PDF(610KB) ( 143 )  
    本文以学术发展为脉络、以学科史料为基础,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小儿脾胃学说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包括起源、奠基、成熟、发展4个部分,着重论述小儿脾胃学说的起源、流派及争鸣。目的在于使小儿脾胃学说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试图在中医儿科领域中,较全面地构建小儿脾胃学说的理论框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用肺脾相关理论指导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杨丽霞,张涛,颜海青,葛金玲,郑明
    2009 (5):  466-467. 
    摘要 ( 257 )   PDF(318KB) ( 126 )  
    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过程中,小儿脾常不足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内在因素。笔者在中医学肺脾相关理论指导下,采用益黄散加减敷脐,认为改变用药途径,可提高调治用药依从性,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的一个方向。本文拟对此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素问·调经论》看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理论
    周永红,陈利国
    2009 (5):  468-469. 
    摘要 ( 217 )   PDF(268KB) ( 208 )  
    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理论渊源于《内经》,多代指病理上的邪正盛衰关系。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阐述,该理论在《内经》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深入。笔者复习文献后认为“三不足两有余”主要针对脏腑的生理特性而言,亦因为这些生理特性,若一旦发病,常可产生可预知的特定的病理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探讨
    刘乾生,郭倩
    2009 (5):  470-471. 
    摘要 ( 208 )   PDF(353KB) ( 121 )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各自的特色及优势,尤其是对于本病缓解期的诊治,以往对于本病的治疗,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一般只注重急性期的治疗,而忽视缓解期的用药,因而使得本病极易复发,迁延难愈,从而成为临床上较为复杂的难治性疾病,而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尤其是探讨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所在,达到从根本上控制本病的发作,为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或防止复发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中医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72例临床分析
    喻闽凤,刘英,余红英,占科
    2009 (5):  472-474. 
    摘要 ( 120 )   PDF(510KB) ( 101 )  
    目的对中医综合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方法对272例脑瘫患儿采用针刺(头、体针结合)、艾灸、穴位注射、中药洗浴、推拿按摩及中药口服等综合治法。
    结果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特别对年龄较小、肌张力低下型的患儿疗效显著。
    结论脑瘫贵在早期诊断,早期综合干预,中医针灸及穴位注射等治疗手段针对肌张力低下型患儿疗效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咳喘Ⅱ号加减防治儿童缓解期哮喘50例疗效观察
    占科,陈进,喻闽凤
    2009 (5):  475-477. 
    摘要 ( 218 )   PDF(360KB) ( 101 )  
    目的观察咳喘Ⅱ号加减防治儿童缓解期哮喘的临床疗效。
    方法测定5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过敏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咳喘Ⅱ号加减口服(基本方为太子参、五味子、乌梅、防风、苏子、麦冬、银柴胡、甘草),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两组均治疗2个月,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总疗效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减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改善主要症状、体征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控制哮喘发作时的病情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咳喘Ⅱ号加减对哮喘缓解期儿童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遗尿宁颗粒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JP〗96例临床试验
    张雪荣,肖飞,向希雄,黄志军,翟莉
    2009 (5):  478-479. 
    摘要 ( 180 )   PDF(397KB) ( 82 )  
    目的评价小儿遗尿宁颗粒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对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患儿96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其中小儿遗尿宁颗粒组72例(口服小儿遗尿宁颗粒),阳性对照组24例(口服盐酸甲氯芬酯胶囊)。疗程均为28 d。观察疾病疗效和证候疗效。
    结果小儿遗尿宁颗粒对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29%,阳性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65%。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小儿遗尿宁颗粒组疗效不劣于阳性对照组。对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为91.43%,阳性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儿遗尿宁颗粒对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效果不劣于阳性对照药盐酸甲氯芬酯胶囊,且临床应用未见副反应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00例JP〗疗效观察
    刘廷亮,杨晓峰
    2009 (5):  480-481. 
    摘要 ( 162 )   PDF(348KB) ( 100 )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180例患儿随机分为痰热清组10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利巴韦林、双黄连注射液,痰热清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1.0 mL/(kg·d),用药1周,观察两组患儿体温、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结果痰热清组治愈68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治愈47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8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特点的探讨
    李伟伟,余婧
    2009 (5):  482-484. 
    摘要 ( 163 )   PDF(386KB) ( 137 )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中医证治特点。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7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7 d,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积分评定,记录咳喘消失时间。
    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喘、止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能更好的改善咳喘等临床症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窍化痰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24例临床观察
    姜之炎,石李
    2009 (5):  485-487. 
    摘要 ( 155 )   PDF(450KB) ( 167 )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
    方法对24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自拟中药通窍化痰方加减治疗。
    结果本组13例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1.67%。
    结论通窍化痰方具有化痰通窍,散结通络的作用,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疗效明显,且疗程短、费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小儿麻疹61例临床分析
    申英梅
    2009 (5):  488-488. 
    摘要 ( 189 )   PDF(257KB) ( 129 )  
    目的分析61例麻疹患儿的病例资料,对今后在预防和治疗麻疹患儿方面有所启示与帮助。
    方法回顾2007年61例麻疹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预防接种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特点。
    结果JP2〗61例麻疹患儿年龄为6个月至15岁,其中5~9岁30例(占49.2%);有免疫接种史者48例(占78.6%);均为初种未复种,无接种史者5例(8.17%),接种史不详者8例(13.11%);61例均为典型病例,重症病例44例(占72.1%);91.8%病例白细胞数低或正常,麻疹血清IgM检测:检查15例,阳性15例。JP〗
    结论搞好预防接种是预防麻疹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6542及酚妥拉明辅佐治疗肺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8例体会
    董洪秀,程桂平
    2009 (5):  489-490. 
    摘要 ( 148 )   PDF(294KB) ( 82 )  
    目的观察以6542及酚妥拉明辅佐治疗肺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效果。
    方法38例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采用常规治疗以及6542和酚妥拉明为主的综合治疗。
    结果治愈27例,治愈率71.06%,死亡11例,病死率28.94%。
    结论早期足量应用血管活性药6542及酚妥拉明可使病情好转,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和减少衰竭器官的数目,降低病死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