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 2012, Vol. 4 ›› Issue (2): 153-155.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2.025

• 临床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儿川崎病30例临床特点分析

章礼真   

  1. 244000 安徽 铜陵,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 出版日期:2012-04-25 发布日期:2019-05-09
  • 作者简介:章礼真(1965-),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Online:2012-04-25 Published:2019-05-09

摘要:
目的:总结小儿川崎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对3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川崎病患儿以男孩多见,典型川崎病23例,不完全型川崎病7例。不完全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发热时间≥10 d、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异常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密切相关。(2)30例均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2.0 g/(kg·d)治疗,其中3例无效,再次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0 g/(kg·d)后有效。(3)23例追踪随访2年,1例冠状动脉瘤已随访3年。随访期心脏彩超检查异常3例,运动负荷心电图异常7例,不完全型川崎病运动负荷心电图异常较典型病例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川崎病以典型为主,不完全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肛周脱皮可作为早期诊断线索之一。发热时间超过10 d就诊,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血小板异常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是冠状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对川崎病随访很有必要,运动负荷心电图可作为随访期检查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川崎病, 诊断,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诊断, 血管炎,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