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桂玲, 杨江, 王媛媛, 耿雨作, . 中药颗粒剂外敷对0~4月龄小婴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退热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6): 514-517. |
[2] |
郭旭, 周少明, 陈沫先,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婴幼儿腹泻中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 14(2): 131-134. |
[3] |
单子鸿, 王舒颖, 周瑞. 人乳低聚糖与婴幼儿肠道健康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 14(1): 25-28. |
[4] |
张艳,唐泓. 芩连止泻汤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 12(6): 551-. |
[5] |
刘丽雅,张建,翟文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1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 12(5): 440-442. |
[6] |
胡营杰,孙凤平,韩雪. 蝉蜕、僵蚕药对在小儿常见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 12(4): 295-297. |
[7] |
张银娇,贾金荣,龙小慧,林丽玉,陈步信,龙雪微. 穴位贴敷治疗对急性腹泻小儿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 12(3): 239-242. |
[8] |
张冬雨. 360例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 12(2): 176-180. |
[9] |
李娇,罗光亮,黄文娴,何薇,张俊绮. 补中益气汤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退热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 12(1): 17-20. |
[10] |
袁洋, 陈光明, 李志武, 穆桂萍, 杨丽霞, 李乃庚. 李乃庚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经验探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 11(6): 465-467. |
[11] |
陈广源. 喜炎平注射液对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及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 11(5): 429-431. |
[12] |
蔡燕,李莲嘉. 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3例退热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 10(6): 476-478. |
[13] |
徐万超,薛征,刘亚尊,宋辰斐. 中成药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 10(5): 417-422. |
[14] |
李璇璇,汤有才,李元枭,殷雪翠. 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 10(5): 422-427. |
[15] |
吴瑾. 中药离子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 10(4): 31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