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 2016, Vol. 8 ›› Issue (1): 49-52.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6.01.019
郭小梅,徐前,刘燕如,刘春丽
GUO Xiaomei,XU Qian,LIU Yanru,LIU Chunli
摘要: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血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胱抑素C(Cys-C)在小儿感染性肾早期损害的临床意义。
方法:包头市第八医院儿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住院的急性感染患儿500例,通过检测尿MA、血β2-MG、α1-MG、Cys-C、尿素氮(BUN)、肌酐(Cr),选出尿MA、血β2-MG、α1-MG、Cys-C任一项超出正常参考值者作为肾早损研究对象,为观察组(108例)。同期选择门诊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以病原体培养、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结合临床表现作为病原体诊断依据,确定其感染类型。统计肾早损观察组各指标异常检出率。
结果:观察组中尿MA、血β2-MG、α1-MG、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α1-MG在各感染组异常检出率最低;病毒感染组尿MA、血β2-MG、Cys-C异常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β2-MG异常检出率最高;Cys-C在各种类型感染组中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β2-MG诊断病毒感染性肾早期损害的敏感性最高,Cys-C的增高不受感染类型的限制,是各种类型感染性肾损害的良好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