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 2024, Vol. 16 ›› Issue (6): 477-481.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4
王纳, 刘诗宇, 刘洁, 俞建, 熊磊
WANG Na1,LIU Shiyu2,LIU Jie2,YU Jian1,XIONG Lei2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童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上腹不适、腹胀、食欲不振和反酸等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及脑-肠轴失调等多重因素。中医学认为“脾虚为本”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核心病机:脾虚不运导致湿浊内生和气机阻滞,引发胃肠动力障碍与内脏高敏感性;脾虚不升影响脾胃消化吸收、气血生成,加剧肠道菌群失调,扰乱脑-肠轴调控。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健脾、运脾、醒脾、理脾等治法:健脾化湿以健运脾气、化湿除滞;运脾助运以促脾胃运化,消食化积;醒脾开胃以芳香醒脾,悦脾开胃;理脾通滞以调气机升降,宽中解郁。这些疗法与现代医学中调节胃肠动力、降低内脏敏感性和平衡脑-肠轴的理念高度一致。本研究从“脾虚为本”出发,系统探讨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机制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揭示了脾胃功能、脑-肠轴及肠道菌群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