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栏
    儿童癫痫“撤停药方案”的临床研究
    马融,范家应
    2019 (3):  185-187.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01
    摘要 ( 462 )   PDF(322KB) ( 58 )  
    癫痫是一种以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癫痫的治疗目前有中药、西药及其联合用药。对于癫痫发作停止后撤停抗癫痫药物的临床报道不多,尤其是儿童癫痫中药、中西药联合应用时的撤停药方法。笔者从事小儿癫痫临床研究35年余,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中药、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儿童癫痫的撤停药方案,经临床验证毒副作用少且复发率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文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癫痫的用药规律
    仇明珂,王雪峰,张秀英,邱功瀚,赫昊
    2019 (3):  187-19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02
    摘要 ( 423 )   PDF(591KB) ( 93 )  
    目的
    基于文献探讨近20年治疗小儿癫痫的高频中药药物及药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小儿癫痫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小儿癫痫的相关文献,起止日期为2000~2019年,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频数分析方法。
    结果文中涉及药味241味,19类中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石菖蒲,为72.28%;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计频率达82.08%;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0.67%。归经以肝、心、脾、胃为主,累计达65.40%。所用中药种类以补虚药、平肝熄风类、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占总用药的46.90%。
    结论临床治疗小儿癫痫以补益心脾、滋补肝肾、豁痰开窍、息风通络止痉为主,药物多选用甘辛苦之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儿癫痫教学中的应用
    张喜莲,马融
    2019 (3):  192-19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03
    摘要 ( 337 )   PDF(338KB) ( 72 )  
    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新形式对中医儿科学复合型人才需求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以小儿癫痫为例,结合疾病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临床、科研优势,利用现代技术,优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痉挛症治疗进展
    魏娟,刘全慧,张喜莲
    2019 (3):  194-197.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04
    摘要 ( 413 )   PDF(469KB) ( 128 )  
    婴儿痉挛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儿早期的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尽早诊断及治疗有利于痉挛发作的终止和远期的认知保护。本文从药物治疗、生酮饮食、手术治疗等方面,对婴儿痉挛症的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癫痫患者青春期发作频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陈海鹏,马融
    2019 (3):  198-20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05
    摘要 ( 381 )   PDF(399KB) ( 108 )  
    目的
    探讨女性癫痫患者青春期是否加重、加重比例,发作加重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女性癫痫患者101例,将其分为加重组和无加重组,收集其一般资料、发作情况资料、药物使用资料、发作控制评价资料。
    结果发作频率无增加者占83.17%(84/101);发作频率增加者占16.83%(17/101)。其中69.31%(70/101)患者进入青春期无发作。无加重组疗后脑电图、发作类型、总体用药与加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疗后脑电图、发作类型、总体用药成为发作频率是否加重的影响因素进入方程。
    结论多数女性癫痫患者进入青春期发作无加重,其中多数患者无发作;青春期女性癫痫患者疗后脑电图异常者、局灶性发作者可能更易出现发作加重;中西药联合者易表现为发作加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论著
    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
    王圣治,陈思敏,刘英楠,郑艳
    2019 (3):  202-205.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06
    摘要 ( 460 )   PDF(406KB) ( 91 )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各组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生长抑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
    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小复方组、黄芪组、丹参组、白花蛇舌草组、替米沙坦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每日灌服蒸馏水4 mL,各药物组分别早晚各一次灌服药液2 mL,连续3 d。常规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将培养后的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小复方组、黄芪组、丹参组、白花蛇舌草组、替米沙坦组、血管紧张素Ⅱ组。各组均加入血管紧张素Ⅱ 1×10-6mol/L。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作用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作用情况。
    结果
    与血管紧张素Ⅱ组比较,各药物组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均能够增加系膜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药物组与小复方组比较,小复方组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和凋亡作用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均有抑制作用,从而能够减缓肾小球硬化发展进程,其中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作用最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论著
    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临床观察
    张秋月,翟文生,刘翠华,张霞,杨濛,张建,郭庆寅,宋纯东
    2019 (3):  206-20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07
    摘要 ( 458 )   PDF(450KB) ( 60 )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门诊和住院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利尿等对症治疗,应用足量强的松(2 mg/kg)诱导缓解。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清热方加减,4周为1个疗程,共9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疗效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总胆固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的症状及体征,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为36.7%(11/30),显著低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白蛋白、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治疗前,24 h蛋白定量、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以上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和血肌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益气化瘀清热方可改善患儿24 h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及高凝血情况,减少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复发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临床观察未见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新生儿湿肺的诊治进展
    杨宁,苗春月
    2019 (3):  210-21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08
    摘要 ( 439 )   PDF(526KB) ( 103 )  
    新生儿湿肺是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原因,其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与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等不易鉴别,且有自限性的特点,易被临床漏诊或延误治疗。近年来重症新生儿湿肺增多,常常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甚至体外膜肺的应用。本文对新生儿湿肺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孙艳秋,罗鑫刚,梁利平,常燕群
    2019 (3):  215-21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09
    摘要 ( 723 )   PDF(407KB) ( 96 )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以社会互动、交流交往障碍,异常的重复刻板行为、兴趣范围狭窄及有限和受阻的日常生活活动为临床特征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因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迷走神经刺激以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为核心,开拓了外周神经大脑网络机体功能整体调节的新原理,已在癫痫共患孤独症谱系障碍、抑郁症以及睡眠障碍等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了经皮迷走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现状及可行性,以期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妊娠期高血压及胎儿低氧血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徐畅,丛芳
    2019 (3):  218-22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10
    摘要 ( 400 )   PDF(361KB) ( 65 )  
    肥胖在中国孕妇中日益普遍,15%~20%的肥胖孕妇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未经治疗的OSA将导致一系列心血管、肺和代谢性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HDP)是孕产妇和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孕期的OSA可能面临先兆子痫或子痫的风险,导致胎儿的不良结局。OSA与HDP及两者所致的胎儿低氧血症和新生儿相关并发症的关系尚未明确阐明。本文将OSA与HDP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以及减轻这些不良后果方面的有效性加以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小儿梅克尔憩室并消化道出血60例诊疗分析
    朱忠生,周少明,王朝霞
    2019 (3):  222-225.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11
    摘要 ( 419 )   PDF(397KB) ( 89 )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了梅克尔憩室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消化道出血在我院住院患儿,经手术确诊为梅克尔憩室并出血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病理结果。
    结果(1)60例梅克尔憩室并出血患儿,男49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445∶1。(2)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以中重度贫血最常见(49/60,81.7%)。(3)60例患儿伴随症状分别为腹痛17例(28.3%),呕吐11例(18.3%),发热2例(3.3%),无伴随症状38例(63.3%)。(4)56例行放射性核素锝-99m扫描,54例阳性(96.4%),2例阴性(3.6%)。(5)病理结果中有59例(98.3%)见异位胃黏膜,1例(1.7%)见异位胃黏膜及胰腺组织。(6)超声发现梅克尔憩室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放射性核素锝99m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0例均行回肠部分切除,术中发现憩室位于距离回盲部约10~80 cm,平均(46.3±15.7)cm;憩室长2~6 cm。
    结论小儿梅克尔憩室并出血术前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情进展迅速,放射性核素锝-99m扫描敏感度高,一旦确诊,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护理
    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儿童遗尿症疗效分析
    刘小梅,李海天,张曼,闫慧敏,高杨洁,吕忠礼,沈颖
    2019 (3):  225-22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12
    摘要 ( 481 )   PDF(465KB) ( 104 )  
    目的
    探索中西医联合内服外治疗法治疗儿童遗尿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接诊的7~17岁脾肾阳虚型遗尿患儿为研究对象,共67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35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西医治疗组按照国际小儿尿控协会及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推荐一线治疗药物—去氨加压素口服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组的基础上内服中药辅以皮肤穴位揿针贴敷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和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
    结果符合本研究入组并完成治疗及随访的63例患儿,西药治疗组32例,中西医结合组31例。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西医治疗组为84.4%(27/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中医证候改善好转率为96.8%(30/31),明显好于西医治疗组62.5%(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去氨加压素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施以中药治疗辅助穴位贴敷治疗对遗尿症儿童脾肾阳虚中医证候改善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遗尿症患儿证候及体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DBT基因突变型儿童枫糖尿病
    冯伟,田青
    2019 (3):  229-23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13
    摘要 ( 404 )   PDF(526KB) ( 110 )  
    目的
    探讨DBT基因突变型儿童枫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基因学诊断为枫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型及诊疗过程。
    结果
    患儿男,11 d,主要表现为纳差、尿液有类似枫糖的气味,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及头颅MRI均符合枫糖尿病相关改变,基因检测发现其父母为c.1132C>T(p.378X)的杂合突变,患儿为c.1132C>T(p.378X)的纯合突变,及时予以特殊配方奶粉及维生素B1治疗后好转。
    结论
    DBT基因突变型儿童枫糖尿病临床表现为纳差及尿液中特殊气味,血串联质谱、尿有机酸、头颅MRI及基因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时予以特殊配方奶粉、维生素B1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级康复方案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及治疗成本的影响研究
    关丽君
    2019 (3):  232-23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14
    摘要 ( 342 )   PDF(336KB) ( 85 )  
    目的
    探究三级康复方案对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运动功能及治疗成本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小儿脑瘫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根据GMFcs分级采用三级康复方案,并对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儿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构建小儿脑瘫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的分级诊疗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康复资源,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康复依从性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影响
    王素丽,岳保珠,陈建贵,马宗艳,王培英
    2019 (3):  235-23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15
    摘要 ( 407 )   PDF(440KB) ( 113 )  
    目的
    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的依从情况分组,将治疗全过程有固定家长陪伴患儿、并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家庭康复训练者作为观察组(50例),将各种原因不能实施综合康复治疗、不能有效配合家庭康复训练者作为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等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并结合家庭训练及管理,定期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化、个体化培训及心理辅导。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及香港学前儿童小肌肉发展评估量表(HK-PFMDA)分别进行评定,观察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总百分比、HK-PFMD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总百分比、HK-PFMD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康复治疗依从性影响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依从性良好的患儿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身心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体质量指数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涂明
    2019 (3):  238-24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16
    摘要 ( 356 )   PDF(427KB) ( 107 )  
    目的
    探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体质量指数(BMI)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ICPP女童100例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女童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均给予盐酸曲普瑞林进行治疗,治疗疗程1.5年。截至2018年6月,平均随访时间(1.1±0.3)年。记录观察组女童在治疗开始、结束及达到终身高时的年龄、骨龄、BMI、超重率及肥胖率。记录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2年)及对照组女童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停止时的年龄、骨龄和BMI均高于治疗开始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达到终身高时的年龄与骨龄均高于治疗开始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儿达到终身高时与治疗开始时BMI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达到终身高时的年龄与骨龄均高于治疗停止时,BMI低于治疗停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儿P1NP和NMID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1NP和N-MID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β-CTX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患有ICPP的女童使用GnRHa进行治疗可对患儿成骨细胞的过度亢进起到有效的抑制效果,且不会对破骨细胞的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虽然治疗过程中患者的BMI值虽然有所上升,但治疗结束后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朱艳杰
    2019 (3):  242-24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17
    摘要 ( 359 )   PDF(348KB) ( 109 )  
    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连用3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疱疹愈合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退热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70.2%(3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疱疹愈合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发型B族链球菌脓毒症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连喜院,雷世鑫,李宏科,郭会萍
    2019 (3):  244-247.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18
    摘要 ( 387 )   PDF(432KB) ( 95 )  
    目的
    观察晚发型B族链球菌(GBS)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GBS脓毒症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早发型48例和晚发型54例。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
    结果
    晚发型患儿发热或低体温、气促、抽搐、呼吸暂停、黄疸、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高于早发型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早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治愈率为46.3%(25/54),显著低于早发型组87.5%(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死亡率为31.5%(17/54),显著高于早发型组8.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类型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晚发型GBS脓毒症患儿临床表现较严重,死亡率较高,预后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疗及熏蒸疗法对脑性瘫痪高危儿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张君,王妍炜,白青云,张鹤,李维佳,申营胜
    2019 (3):  248-2250.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19
    摘要 ( 357 )   PDF(357KB) ( 116 )  
    目的
    研究水疗及熏蒸疗法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治疗(推拿、理疗)。观察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加用水疗和熏蒸疗法,每日1次,每周6 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法进行评定,并观察其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GMFM总百分率高于对照组,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未出现异常情况,中药熏蒸时未发生过敏、烫伤等不良反应,水疗过程中未发生呛水等不良事件。
    结论
    水疗及熏蒸疗法可以促进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儿童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B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马菲,任亮,陈素环
    2019 (3):  251-25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20
    摘要 ( 416 )   PDF(302KB) ( 93 )  
    目的
    检测孤独症儿童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S100B蛋白的水平,探索BDNF和S100B蛋白及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漯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参与训练的孤独症患儿35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孤独症24例,重度孤独症11例。同期选择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BDNF和S100B蛋白的水平。
    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BND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孤独症组血清中BDN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孤独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孤独症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孤独症儿童血清中BDNF显著升高,但S100B蛋白水升高不明显,说明BDNF与孤独症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相关性,但S100B蛋白与孤独症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
    干预性呼吸治疗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杨贵红,田甫翠,邓喜成,李运飞,罗天女,刘剑
    2019 (3):  254-257.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21
    摘要 ( 337 )   PDF(421KB) ( 98 )  
    目的
    探讨干预性呼吸治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功能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心病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常规呼吸治疗方法和干预性呼吸治疗方法,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心脏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二次气管插管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通气/血流比以及胸片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心脏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气管插管率为10.0%(2/20),显著低于对照组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PCO2和P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通气/血流比值由治疗前的失调均得到明显平衡和改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干预性呼吸治疗能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功能和肺通气,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自拟中药退热方对2018年中山地区甲型流行性感冒患儿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琳,何德根,陈慧
    2019 (3):  257-25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22
    摘要 ( 337 )   PDF(333KB) ( 95 )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汤剂退热方对证属气分实热型的甲型流行性感冒患儿的退热效果及其对患儿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秋冬季甲型流行性感冒(气分实热型)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退热治疗,对照组予以奥司他韦口服,观察组予以中药退热方口服,治疗3 d后比较两组退热时间和治疗前后sIgA/ALB的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为(1.85±0.26)d,短于对照组(2.50±0.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IgA/ALB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退热方较西药奥司他韦退热时间快,明显提升甲型流行性感冒患儿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风、血、瘀”妙治小儿荨麻疹经验
    秦亚丹,张霞,邢楠楠,代彦林,丁樱
    2019 (3):  260-26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23
    摘要 ( 409 )   PDF(412KB) ( 57 )  
    丁樱教授从事临床50余年,认为荨麻疹主要与风邪侵犯肌肤(时发时止)、血虚煽动肝风(夜晚加重)、血瘀阻滞气血(缠绵难愈)有关,多采用祛风散邪、养血润燥、活血化瘀治疗原则,疗效确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运气学说探讨小儿不典型脑炎的诊治思路
    车雯锦,张葆青
    2019 (3):  262-265.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24
    摘要 ( 362 )   PDF(586KB) ( 68 )  
    小儿脑炎,尤其是细菌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等为常见临床表现。吾师张葆青教授基于“五运六气”的运气理论学说,运用戊戌年司天方静顺汤治疗小儿不典型脑炎,并取得一定疗效,为中医治疗小儿脑炎开拓新的诊疗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艳虹教授中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撷萃
    麦炜彬,阮婷婷,屈悦,秦艳虹
    2019 (3):  266-26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25
    摘要 ( 418 )   PDF(419KB) ( 131 )  
    在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过程中,秦艳虹教授溯本求源、谨守病因病机。总结临床观察结果并结合古今各大家之经验,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辨证施治。辨证时突出本证,将致病之邪和病理产物以标证的形式体现,使辨证主次分明,全面灵活。同时治病求本,标本兼顾。认为疾病的初起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后期益气、滋阴,且以健脾益气为主。同时,活血化瘀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在防治紫癜急性起病初期和紫癜复发方面,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有鹏教授运用泽泻温胆汤经验撷萃
    杨巍,刘璐佳,王有鹏
    2019 (3):  269-27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26
    摘要 ( 549 )   PDF(508KB) ( 136 )  
    王有鹏教授基于“分消走泄”的基本治疗原则,结合30年的临床经验,同时对温胆汤与泽泻汤进行加减化裁,组方“泽泻温胆汤”。泽泻温胆汤系导师王有鹏教授自拟温胆汤系列组方其一,两方相和,增强宣上、畅中、渗下之功,使湿热从三焦而去。本文以临床上治疗眩晕、单纯性肥胖验案为例,两者皆有相同的病机即为湿热,都选用泽泻温胆汤进行治疗,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特点。利用“分消走泄”的治疗方法,用药精准,疗效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
    鄂尔多斯地区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调查与分析
    萨日娜,王爱琼
    2019 (3):  272-27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27
    摘要 ( 365 )   PDF(318KB) ( 88 )  
    目的
    了解鄂尔多斯地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为临床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门诊体检的1 572例居住在鄂尔多斯地区的29 d至18岁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
    结果
    1 572例研究对象中维生素D缺乏779例(49.56%),维生素D不足576例(36.64%),维生素D充足217例(13.80%)。随年龄增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更明显,9个月以前随着月龄增长维生素D水平增加,>9~12个月时达峰值,>1~1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维生素D水平不断下降。男孩与女孩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血清25-(OH)D水平最高,冬季最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季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鄂尔多斯地区的29 d至18岁健康儿童25-(OH)D水平较低,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普遍存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6 230例0~24月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徐丽,徐演文,李刘英
    2019 (3):  275-276.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19.03.028
    摘要 ( 318 )   PDF(174KB) ( 98 )  
    目的
    了解0~24月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及规律。
    方法
    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儿童保健科的0~24月龄婴幼儿26 230例进行发育商检测(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5个能区),探讨影响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0~24月龄婴幼儿总发育迟缓率为2.1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性别、早产、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体检月龄、体质量增加量、身高增加量对发育商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与早产、出生体质量与出生身长、体检月龄与体质量增加,体检月龄与身高增加交互效应对发育商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自变量影响程度分析发现体检月龄、身高增加、月龄与身高、性别、体质量增加对发育商影响较大。
    结论
    婴幼儿生命早期营养状况对发育商影响重大,儿童保健工作一定要充分关注婴幼儿早期的营养干预;进行发育商影响因素分析一定要考虑儿童自身生长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