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从精准医疗看儿童青少年肥胖治疗的个体化干预策略
    李平, 杨凡, 刘瀚旻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1-7.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01
    摘要1030)      PDF(pc) (1165KB)(1484)    收藏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其高体质量反弹率与代谢并发症风险凸显传统干预策略的局限性。本文系统综述了精准医疗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个体化干预策略,突破传统“一刀切”模式,整合多组学技术与智慧化管理手段,提出多维度精准干预框架。首先,基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及肠道宏基因组学等多模态数据,构建精准诊断与评估体系,识别遗传易感性、代谢表型及微生物特征,为分层干预奠定基础。其次,结合遗传风险评分、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肠道菌群靶向疗法,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基因导向策略是通过多基因风险评估优化饮食结构;表观遗传干预是利用营养素(如甲基供体、短链脂肪酸)调控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逆转代谢紊乱;微生物群重塑则通过益生菌、合生元等改善能量代谢平衡。进一步,依托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实现多场景动态监测,协同营养学、运动医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团队,形成“医院-家庭-社区”联动的智慧管理模式。尽管精准医疗为儿童肥胖治疗提供了突破性方向,仍需解决生物标志物验证、数据整合及长期疗效评估等挑战。本文为提升干预有效性与持久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强调未来需融合跨学科创新技术,推动儿童肥胖管理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王雪峰, 吴捷, 龚四堂, 熊磊, 江米足, 王宝西, 许华, 彭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61-46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1
    摘要772)      PDF(pc) (1049KB)(828)    收藏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由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和症状谱的不断改变,导致其在诊治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为规范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治,切实解决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中的临床问题,故制定本指南以指导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规范诊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罗自豪, 耿刚, 王艳红, 李少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500-50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9
    摘要732)      PDF(pc) (3957KB)(374)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搜集涉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24年2月。采用Stata 18.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包括4 33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程[OR=4.45,95%CI(3.32~5.96),P<0.001]、C反应蛋白[OR=1.45,95%CI(1.28~1.65),P<0.001]、D-二聚体[OR=2.21,95%CI(1.27~3.85),P=0.005]、中性粒细胞比例[OR=1.47,95%CI(1.17~1.85),P=0.001]、胸腔积液[OR=3.63,95%CI(2.77~4.76),P<0.001]、肺不张[OR=4.03,95%CI(2.46~6.63),P<0.001]、过敏史[OR=3.04,95%CI(2.39~3.78),P<0.001]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呈正相关,淋巴细胞比例[OR=0.71,95%CI(0.52~0.96,P=0.030)]与之呈负相关,乳酸脱氢酶[OR=1.02,95%CI(1.00~1.03),P=0.020]不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热程长,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越明显、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越明显,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有过敏史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脾虚为本”探析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机制
    王纳, 刘诗宇, 刘洁, 俞建, 熊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77-48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4
    摘要471)      PDF(pc) (1035KB)(568)    收藏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童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上腹不适、腹胀、食欲不振和反酸等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及脑-肠轴失调等多重因素。中医学认为“脾虚为本”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核心病机:脾虚不运导致湿浊内生和气机阻滞,引发胃肠动力障碍与内脏高敏感性;脾虚不升影响脾胃消化吸收、气血生成,加剧肠道菌群失调,扰乱脑-肠轴调控。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健脾、运脾、醒脾、理脾等治法:健脾化湿以健运脾气、化湿除滞;运脾助运以促脾胃运化,消食化积;醒脾开胃以芳香醒脾,悦脾开胃;理脾通滞以调气机升降,宽中解郁。这些疗法与现代医学中调节胃肠动力、降低内脏敏感性和平衡脑-肠轴的理念高度一致。本研究从“脾虚为本”出发,系统探讨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机制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揭示了脾胃功能、脑-肠轴及肠道菌群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神经递质失衡在抽动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姜玲, 张迪, 刘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2): 132-136.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2.007
    摘要425)      PDF(pc) (1040KB)(740)    收藏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抽动障碍患者常常伴随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学习困难、焦虑和抑郁等合并症,这些问题不仅对儿童的学业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困扰。研究表明,抽动障碍的发生与神经递质失衡、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感染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神经递质在维持正常神经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抽动障碍患者的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失衡,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认知功能。深入研究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尤其神经递质失衡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病理过程,也为控制其症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其对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影响。本文重点综述了神经递质失衡与抽动障碍发病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性早熟的中西医病因研究进展
    刘倩楠, 王彦超, 苗艺卓, 李岚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13-16.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03
    摘要396)      PDF(pc) (1085KB)(458)    收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认为性早熟病机主要与“阴虚火旺”相关,倡导滋阴泻火治疗,并逐渐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性早熟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遗传、饮食、化学物质干扰及心理因素等。中医强调内外因共同作用,如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治疗上注重滋阴泻火、疏肝解郁等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早熟提供了更全面的方案,中医“治未病”理论强调预防为主,减少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以避免远期并发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精苓口服液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动物模型大鼠记忆功能的作用研究
    刘力维, 程申, 杨育访, 陈健, 陈玉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27-32.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06
    摘要377)      PDF(pc) (1379KB)(239)    收藏
    目的 探究精苓口服液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动物模型幼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记忆功能改善作用及促进髓鞘发育作用。方法 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托莫西汀组和精苓口服液等剂量[11.15 g/(kg·d)]、高剂量组[29.5 g/(kg·d)],每组6只,另设Wistar大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6周后水迷宫观察大鼠工作记忆改善情况。分离各组大鼠前额叶,固蓝染色观察神经组织的髓鞘结构。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前额叶Nogo-A、髓磷脂调节因子(MR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7(FGF17)、神经元胶质抗原2(NG2)、髓鞘碱性蛋白质(MBP)表达情况。结果 (1)治疗6周后,与托莫西汀组比较,精苓口服液等剂量及高剂量组可较稳定促进大鼠体质量增长。(2)与模型组相比,托莫西汀组、精苓口服液等剂量及高剂量组治疗6周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水迷宫找台时间缩短。(3)与模型组相比,精苓口服液各剂量组脑组织髓鞘排列紧密、结构完整。(4)与模型组相比,精苓口服液等剂量组和高剂量组NG2及MRF蛋白表达均升高,高剂量组MBP表达升高,等剂量组FGF17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苓口服液可促进ADHD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髓鞘新生成熟,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记忆学习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饮食结构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研究现状
    刘子琦, 张桂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17-22.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04
    摘要366)      PDF(pc) (1129KB)(900)    收藏
    当儿童在步入青春期阶段,会出现以生殖器官的形态、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为主的突出变化。性早熟的主要表现为第二性征提前发育,性器官提早成熟,属于一种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内分泌疾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性早熟发病年龄的提前和发病率的上升,使得社会关注度愈高。多种因素会对性早熟产生影响,现代研究证实青春期发育前的儿童日常饮食与性早熟存在关联。本文回顾了常见的儿童饮食模式及各类膳食营养成分与青春期性发育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以高热量饮食模式、地中海饮食模式和素食模式为代表,综述了不同饮食结构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作用,分别对高热量饮食模式中的高蛋白饮食、高脂饮食、高糖饮食以及地中海饮食模式和素食模式中的主要膳食成分(蔬菜、水果、橄榄油、谷物、坚果、豆类及乳制品)在性发育中发挥调控的潜在机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旨在从饮食干预方面为儿童性早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膳食营养结构与性发育相关的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近20年儿童肺炎临床实践指南及诊疗规范现状分析
    王博, 熊磊, 王紫薇, 边际, 杨少颖, 贺喜盈, 明溪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39-44.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08
    摘要365)      PDF(pc) (1291KB)(454)    收藏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医脉通、NICE、NGC、GIN等网站,系统梳理近20年儿童肺炎临床实践指南、诊疗规范,经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国际公认的指南评价工具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GREE) Ⅱ对纳入指南及诊疗规范进行制定方法学的质量评价,得出推荐等级,旨在掌握国内外儿童肺炎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方法及质量现状,为今后推进专业领域内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工作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粪菌移植治疗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华智超, 陈玉燕, 杨育访, 陈晓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22-26.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05
    摘要334)      PDF(pc) (1122KB)(574)    收藏
    粪菌移植作为一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治疗肠道内外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其在治疗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NDDs)方面的效果已逐渐获得验证,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为ND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通过总结粪菌移植治疗NDDs的相关动物和临床研究,探讨其临床疗效、发展前景及目前仍存在的一些技术限制与局限,以期为后续NDDs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知母-黄柏药对在性早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陈娜, 李连科, 卢以红, 杨洋, 陶琼, 陈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8-12.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02
    摘要334)      PDF(pc) (1083KB)(528)    收藏
    知母-黄柏在临床过程中是常用的药对,二药配伍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知母-黄柏药对富含槲皮素、山柰酚、巴马汀、豆甾醇、芒果苷、小檗碱等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调血脂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儿童性早熟、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笔者通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角度出发,阐述近年来知母-黄柏在性早熟方面的应用研究,以期为该药对在性早熟方面的科学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黔中黄氏儿科流派“运脾斡旋法”辨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彭玉, 吴敏, 刘启艳, 陈竹, 孙海鹏, 杨见辉, 冷丽, 庞平, 叶倩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68-47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2
    摘要311)      PDF(pc) (996KB)(488)    收藏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儿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以餐后饱胀、早饱、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烧灼感为主症,可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少腹胀,症状多样。FD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中医根据其主症特点,归属于“腹痛”“腹胀”“痞满”“呕吐”等病范围辨治,其病因多为饮食或病后失调所致,病机为脾胃升降气机功能失调。黔中黄氏儿科流派认为小儿FD无论虚实,“脾失健运,斡旋失司”是其病机关键,亦是产生“痞满胀痛”诸症的核心病机,临证通过辨识患儿症状轻重、病程长短及山根、肉轮之形色,判断FD“痞满胀痛”证候特点与寒热虚实,创立“运脾斡旋法”,运用“运脾消痞散”辨治,以期快速恢复FD患儿“脾运”之功能及“斡旋四脏”气机之态,为中医治疗儿童FD提供临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儿童遗尿症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3): 185-198.   DOI: 10.20274/j.cnki.1674-3865.2025.03.001
    摘要301)   HTML14)    PDF(pc) (1684KB)(83)    收藏

    儿童遗尿症是指年龄≥5岁的儿童在夜间睡眠时发生间歇性尿失禁,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持续存在的遗尿症状会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社交焦虑及家庭照护负担。为规范遗尿症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方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肾脏疾病学组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委会肾脏风湿内分泌协作组共同发起制定该指南。该指南从定义、临床分类、发病机制、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等方面对遗尿症进行了系统梳理,尤其是针对遗尿症的不同临床分类分别给出了中西互参的结合点,以期为遗尿症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参考,并推动遗尿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从肺脾论治小儿鼻鼽虚症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张雯雯, 许缘, 马跃宇, 刘薇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82-485.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5
    摘要297)      PDF(pc) (971KB)(430)    收藏
    儿童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学中属于“鼻鼽”范畴,是学龄儿童中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且我国儿童鼻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认为小儿鼻鼽发病主要与肺脾肾三脏虚损有关,中医外治法如推拿、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蒸、滴鼻等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本文总结近5年从肺脾论治小儿鼻鼽虚症的中医外治法,以资临床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中药热熨法治疗儿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珂竹, 张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85-48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6
    摘要295)      PDF(pc) (979KB)(420)    收藏
    随着中医药在儿科领域中的发展,中医外治法在儿童疾病的治疗中拥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热熨法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经过各代医家的传承与发挥及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创新,逐渐由日常保健走向临床治疗。文章通过对中药热熨法历史沿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论述,讨论了中药热熨法在儿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并整理了其实际临床应用情况的相关文献,为其在儿科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及临床应用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滇南儿科流派从“阳受风气,阴受湿气”辨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解析
    贺喜盈, 熊磊, 曹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73-476.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3
    摘要283)      PDF(pc) (982KB)(546)    收藏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脾胃系疾病,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疼痛、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如不及时干预易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西医治疗本病常以对症治疗,如使用促动力药、抑酸药改善患儿食欲,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但易复发。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改善患儿厌食、嗳气、腹胀、腹痛、呕吐等方面安全有效,可单独用于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滇南儿科流派代表性人物熊磊教授认为本病之本总由脾胃,或因“阳受风气”,邪气客胃,阻滞中焦气机;或因“阴受湿气”,湿邪困脾,运化无力而成。基于“阳受风气,阴受湿气”理论,认为脾胃被困,非香弗醒,临床运用具有芳香特性的中药组方以醒脾化湿、调理中州气机,恢复脾胃纳化功能,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小儿定喘颗粒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瑞雪, 王雪峰, 谭春迎, 孟斌, 张秀英, 王辉, 李兆洋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87-91.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19
    摘要280)      PDF(pc) (1122KB)(404)    收藏
    目的 评价小儿定喘颗粒干预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妇幼保健院、本溪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收治住院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定喘颗粒。治疗7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症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喘息、咳嗽、喉间痰鸣、发热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1例,表现为恶心呕吐,经治后消失。结论 小儿定喘颗粒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应用中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较好,加快症状消失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儿童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涛, 姚招, 朱通球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513-517.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1
    摘要272)      PDF(pc) (1001KB)(199)    收藏
    目的:探究心内科患儿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3 57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分为两组:T波异常组(n=749)和对照组(n=2 822)。分析心电图T波异常的类型、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指标,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571例心内科患儿,其中T波异常的患儿749例(20.97%)。发生T波异常的主要心内科疾病为心包炎350例(46.73%),其次为心肌炎/心肌病157例(20.96%)。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波异常组体质量超重的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异常组中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结果显示,体质量(超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疾病、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是心内科患儿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内科患儿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较为常见,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更容易出现此类异常。同时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疾病的患儿也需引起注意,其发生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的风险也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消腺散结饮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医案举隅
    王各欢, 陈子琴, 张雪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2): 146-149.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2.010
    摘要268)      PDF(pc) (1698KB)(321)    收藏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治疗该病具有明显的特色及优势。张雪荣教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经验丰富,立足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临证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为主,兼以补益肺脾肾,标本同治。文章系统介绍了张雪荣教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为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
    王宇琳, 王雪峰, 张秀英, 赵雪, 孔馨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89-49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7
    摘要266)      PDF(pc) (1004KB)(195)    收藏
    目的:探析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发病的危险因素,RRTI患儿中医体质分布及其易患类型。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RRTI患儿19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体检健康儿童212例为对照组。以王琦院士创立的中医体质学说为基础将儿童体质分成9种类型,对两组危险因素和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偏颇中医体质类型、食欲较差或厌食、睡眠质量欠佳、抗生素使用≥3次/年、存在过敏性疾病史和新生儿肺炎史为患该病的危险因素。在偏颇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阴虚质、特禀质为该病的易患体质类型,而平和质为患该病的保护体质类型。结论:在危险因素方面,存在偏颇中医体质、食欲较差或厌食、睡眠质量欠佳、抗生素使用≥3次/年、过敏性疾病史、新生儿肺炎史的儿童更易罹患RRTI。在偏颇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阴虚质、特禀质为易患RRTI的中医体质类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