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芳, 李娉娉, . 布地奈德联合加热湿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3): 216-220. |
[2] |
张艳艳, 王鑫, 王婵, 郑有宁, . 早产儿维生素D与心脑肺发育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2): 124-128. |
[3] |
尹雪, 易海英, 甘斌, 杨树杰, 尹娜娜, 姚化军, 张海娥, . 双胎妊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 14(6): 508-512. |
[4] |
袁伟明, 唐亮, . 胎龄<34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1岁时神经心理发育的随访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 14(5): 419-413. |
[5] |
肖景霞,张成云,安丽花. 枸橼酸咖啡因应用于极早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 11(1): 69-71. |
[6] |
管峥,吴新萍,杭菲菲.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 10(3): 236-238. |
[7] |
崔培聪,胡宜莲,张绍鹏. 珂立苏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 10(3): 245-248. |
[8] |
张强. 早产儿中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复张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 10(3): 252-254. |
[9] |
臧平,罗兰.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 9(6): 489-491. |
[10] |
詹群亮,凌华,林琳,陈志伟. 鼻塞式间歇与持续正压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 9(4): 315-318. |
[11] |
刘向荣,边藏艳,李双. 基层医院应用不同方法经气管插管注入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 9(3): 201-204. |
[12] |
王青利,郭少辉,李圆圆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 9(3): 209-211. |
[13] |
张小春.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 8(5): 492-494. |
[14] |
童燕梅,邓莉,王章星.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 8(4): 390-392. |
[15] |
郭先锋,张会永,范鹏举. 静脉滴注枸橼酸芬太尼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镇痛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 8(3): 306-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