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25 上一期   
    儿童抽动障碍康复专栏
    耳穴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罗明卿, 孙姝鑫, 李静
    2025 (4):  277-280.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4.001
    摘要 ( 11 )   HTML ( 0 )   PDF(503KB) ( 3 )  

    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的肌肉或发声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成为困扰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综述近十年耳穴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相关文献,归纳耳穴疗法的作用机制,并分类总结相关临床治疗方案。耳穴疗法可显著缓解抽动症状,兼具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患儿依从性好三大优势,弥补了西药其副作用多、易耐药的缺陷,为儿童抽动障碍的长期管理提供新方向;未来需深化机制研究与循证医学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现代名中医治疗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
    孙远航, 李冬梅
    2025 (4):  281-286.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02
    摘要 ( 12 )   HTML ( 0 )   PDF(657KB) ( 2 )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软件,揭示现代名中医治疗抽动障碍的共性辨证思路及核心方药配伍策略。 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5年2月有关名中医治疗抽动障碍的文献为研究资料,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录入抽动障碍治疗处方,对药物频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性味归经、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78篇,涉及61位名中医的用药经验,收集相关处方104条,包含214种药物。性味归经规律:药性以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居多,归经集中于肝、肺、脾。核心组合以“白芍-钩藤-甘草”为角药,辅以天麻、僵蚕、蝉蜕、石菖蒲、茯苓、菊花、牡蛎、全蝎、柴胡为核心处方。 结论 现代名中医在治疗抽动障碍时,以柔肝息风为主要治则,兼以平肝泻火、健脾化痰、宣肺透邪等治法,注重辨证论治,标本同治,用药以平肝息风类、补虚类、解表类为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抽动障碍儿童睡眠情况调查分析
    张情梅, 许白叶, 王海岛, 陈真, 陈婷婷
    2025 (4):  287-291.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03
    摘要 ( 8 )   HTML ( 0 )   PDF(545KB) ( 3 )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儿童的睡眠情况及其与抽动障碍类型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24年1~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抽动障碍患儿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招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进行睡眠评估。观察组同时采用耶鲁全球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抽动障碍程度评估。 结果 抽动障碍患儿CSHQ总分(48.32±7.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2.17±5.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YGTSS评分,轻度抽动障碍CSHQ总分(44.86±6.32)分、中度(50.37±7.15)分和重度(56.75±8.24)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抽动障碍组CSHQ总分最高,其次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组,暂时性抽动障碍组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抽动障碍儿童睡眠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不同类型抽动障碍儿童睡眠问题存在差异,随着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评估抽动障碍儿童的睡眠问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论著
    基于神经元凋亡机制探究平痫冲剂及其拆方的抗痫作用机制
    高旅, 刘驰, 姚政宇, 景一珏, 吴丽萍, 史正刚
    2025 (4):  292-297.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04
    摘要 ( 10 )   HTML ( 0 )   PDF(664KB) ( 6 )  

    目的 观察平痫冲剂及其拆方的抗痫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270只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36只,造模组234只,采用戊四唑腹腔注射制备癫痫模型。癫痫模型大鼠制备成功21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化痰组、祛瘀组、息风组、平痫组,每组各36只,阳性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0.36 g/kg,化痰组、祛瘀组、息风组用药均来自平痫冲剂拆方,化痰组给予化痰药(石菖蒲、胆南星组成)1.40 g/kg灌胃,祛瘀组给予祛瘀药(丹参、郁金组成)2.08 g/kg灌胃,息风组给予息风药(僵蚕、天麻、代赭石、白芍组成)2.96 g/kg灌胃,平痫组给予平痫药(上述化痰、祛瘀、息风药物组成)3.22 g/kg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灌胃治疗21 d。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平痫组及各拆方组在药物干预24 h、48 h、72 h、7 d、14 d、21 d后,B淋巴细胞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阳性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平痫组及各拆方组在药物干预48 h、72 h、7 d、14 d、21 d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阳性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化痰组、息风组、平痫组,锥体神经元数目及形态出现不同程度修复,其中平痫组改善程度优于其余拆方组,祛瘀组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 平痫冲剂及其拆方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下调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进而发挥抗痫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 述
    赛庚啶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李子颖, 王跃生, 李小芹
    2025 (4):  298-301.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05
    摘要 ( 14 )   HTML ( 0 )   PDF(549KB) ( 4 )  

    赛庚啶作为一种具有抗组胺、抗胆碱能和抗5-羟色胺作用的多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在儿童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主要阐述了赛庚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腹型偏头痛、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及神经性厌食症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方案和疗效评价,为其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制定明确的用药指南,促进赛庚啶在儿科领域的合理和规范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国孤独症儿童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易惺钱, 黄敬滢, 熊智燚, 陈晓凡, 刘英, 李小艳, 王立
    2025 (4):  302-312.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06
    摘要 ( 9 )   HTML ( 0 )   PDF(967KB) ( 2 )  

    目的 基于现有文献证据综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肠道菌群特征,探讨其与ASD核心症状的相关性,以期为肠道微生物疗法干预ASD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有关中国地区ASD患儿肠道菌群特征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截止至2024年1月6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合格文献,提取资料,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病例对照研究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文献33篇,研究对象为2~14岁的ASD患儿,共2 042例。16项研究分析了ASD患儿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α或β的多样性,其中7篇报道了α和β的多样性,5篇仅描述α多样性,另4篇仅提及β多样性,但结果不一致。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报道次数最多,9篇文献提及其丰度与ASD有关,其次是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分别在7篇文献中提及。ASD的严重程度与巨单胞菌属、巨球菌属、埃希氏菌属、链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和巴恩斯氏菌相关,社交行为与巨单胞菌属、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萨特氏菌属、乳酸杆菌属、布劳特氏菌、链球菌和双歧杆菌相关,而语言障碍与巨单胞菌属有关,认知发育与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和拟杆菌属关系密切,刻板行为与梭状芽孢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相关,情绪障碍则与双歧杆菌有关,胃肠症状如便秘等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拟杆菌属的丰度密切相关。 结论 ASD患儿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参与ASD核心及伴随症状的肠道菌群较多,且大部分与ASD相关的菌群隶属于厚壁菌门,可见厚壁菌门的丰度与AS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性瘫痪下肢痉挛的疗效和随访研究
    钟增泉, 姜雪, 孙双全, 李翌鸣, 李威, 张欣, 历虹, 吕智海
    2025 (4):  313-319.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07
    摘要 ( 15 )   HTML ( 0 )   PDF(664KB) ( 2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3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所有受试者接受标准化康复方案:(1)基础运动功能重建(基于任务导向性训练理论框架设计,每次30 min);(2)软组织状态改善(蜡饼热敷治疗,温度52~55 ℃,每次30 min);(3)神经肌肉调控(低频电刺激治疗,频率1 Hz,脉宽100 ms)。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接受精准定位注射治疗:采用超声影像定位技术实时引导下,根据病情需要于腓肠肌(4~6 IU/kg),比目鱼肌、半腱肌、半膜肌(1~2 IU/kg)注射BTX-A(稀释浓度50 IU/mL)。系统治疗周期设定为6个月,其中注射干预在第0个月首次评估后完成。评估方法在基线期、治疗1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后随访时,由双盲评估团队通过:(1)肌肉张力动态评估:改良Tardieu量表(MTS)测量0°、V3速度下关节活动度;(2)运动功能进展: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维度D、E区评分;(3)生活参与度: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量化分析。 结果 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与MTS评分均呈进行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与WeeFIM则呈进行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与12个月后观察组MTS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与WeeFIM评分则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痉挛型脑瘫儿童,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用于缓解其下肢痉挛是可行的,对其后期肌肉功能、粗大运动功能以及功能独立性的改善是有效的,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产儿促甲状腺素轻度增高与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关联性探讨
    魏恩焕, 陈玮, 陈婉蓉, 邓云珍, 杨惠
    2025 (4):  320-323.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08
    摘要 ( 13 )   HTML ( 0 )   PDF(514KB) ( 2 )  

    目的 探讨生后2周内促甲状腺素(TSH)轻度增高与早产儿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关联性。 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早产儿102例,其中轻度增高TSH血症早产儿52例为观察组,TSH正常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生后8 d检查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价纠正年龄12月龄时体格发育,纠正年龄2周岁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的差异。神经心理发育评价采用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发育商≥85分为正常。 结果 生后8 d aEEG监测显示,观察组睡眠-觉醒周期形成率为26.9%(14/52),低于对照组46.0%(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aEEG连续性指标及电压参数最高电压、最低电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年龄12月龄体格发育评估观察组身高(71.7±2.1)cm,低于对照组(73.9±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质量及头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年龄2周岁神经心理发育评估观察组精细动作、语言、社交行为发育商分别为(90.0±2.7)分,(89.0±2.7)分,(91.0±1.7)分,低于对照组(91.6±1.6)分,(90.0±1.6)分,(91.8±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及适应能力发育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后2周内早产TSH轻度增高与早产儿睡眠-觉醒周期形成、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有一定关联性,需要进行监测和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1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张莉, 杨燕飞, 王艳芬
    2025 (4):  324-329.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09
    摘要 ( 9 )   HTML ( 0 )   PDF(567KB) ( 2 )  

    目的 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其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为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5年4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行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并治疗的21例HNL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总结HNL临床特点和预后。 结果 21例患儿中男10例,女11例,性别比例为1∶1.1,患儿年龄5~13岁,平均(9.86±2.56)岁。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降低11例(52.4%)、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7例(81.0%)、血红蛋白降低3例(14.3%)、丙氨酸转移酶升高4例(19.0%)、乳酸脱氢酶升高16例(76.2%)。患儿均行颈部淋巴结超声,均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大小平均(1.86±0.42)cm。21例患儿均行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不支持淋巴瘤、EB病毒感染,均提示为HNL。治疗方面:6例(28.6%)患儿未予激素治疗自愈,15例(71.4%)予激素治疗。随访结果显示:18例(85.7%)患儿在首次发病后未出现复发,3例(14.3%)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复发;所有患儿未发现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论 HNL首次发作部分可以自愈,对激素敏感,预后良好,但需注意识别严重并发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随访对于防止复发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术后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研究
    李叶, 宛玉欢, 李卓
    2025 (4):  330-335.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10
    摘要 ( 6 )   HTML ( 0 )   PDF(566KB) ( 2 )  

    目的 构建并验证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术后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以早期识别高危患儿,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方案,降低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16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17例作为建模组,50例作为验证组。回顾性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治疗和护理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 结果 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4.13%(57/1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营养不良风险、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围手术期是否接受营养支持、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贫血、血清白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是术后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在建模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0.789~0.906),Hosmer-Lemeshow检验P=0.679,拟合效果良好。在验证组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95%CI:0.823~0.927),敏感度为0.735,特异度为0.768,验证结果良好。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术后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拟合效果,可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高危患儿、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降低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应用研究
    王雪峰教授从肝肾论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经验
    许博雯, 谢彬, 王雪峰
    2025 (4):  336-339.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11
    摘要 ( 6 )   HTML ( 0 )   PDF(511KB) ( 2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儿逐年增长,常有共患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目前西医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和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家庭支持等非药物疗法,临床疗效不持久,尤其是对儿童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需要认真对待。根据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ADHD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持久,具有独特的优势。ADHD在中医学中属于“脏躁”“躁动”“失聪”“健忘”等的范畴,王雪峰教授传承并发展辽派中医儿科“清润疗法”,根据小儿“阴常不足”体质特点及“肝常有余”“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提出ADHD以肝肾失调作为重要病因,治疗重点在于调和肝肾。临床常用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加减从肝肾论治ADHD,常获良效。本文将对王教授从肝肾论治ADHD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进行浅析,旨在为临床治疗ADH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熵病理论辨治儿童肥胖症合并性早熟
    李桂汶, 司尚安, 张桂菊
    2025 (4):  340-345.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12
    摘要 ( 8 )   HTML ( 0 )   PDF(688KB) ( 3 )  

    本文以系统中医学中的有序性原理、功能性原理为基础,探讨儿童肥胖症合并性早熟的病机演变特点及治法。人体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通过不断排出体内积熵,并从外界摄取负熵,即气机运动,进行自我调节,抵抗“熵增”,以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若人体这个耗散结构的气化失常,则熵变失衡,人体就会处于失序失稳的熵增状态,而“积熵”日久则成“熵病”。儿童肥胖症合并性早熟属于“广义熵病”,即生命运动的有序度下降而出现的病变。儿童肥胖症合并性早熟的病机可分为“脾虚失运生痰,郁久积熵”、“肝郁为瘀为膏,释熵受阻”、“先天虚损,负熵乏源”。治法则分别着手疏、运、化法调肝脾,减抑熵增,滋、降、清法安心肾,通利负熵,整体辨证,复序衡熵。本文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熵病理论相结合,从“调节耗散结构功能”角度,彰显了中医整体观在现代儿科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揭示了儿童肥胖合并性早熟的本质为“机体有序度失衡”,阐述了熵病视角下的儿童肥胖症合并性早熟的病机演变,以期开拓本病的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玄府-气血-络脉”理论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
    崔砚犁, 徐丽
    2025 (4):  346-350.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13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655KB) ( 2 )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出血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玄府、气血、络脉三者关联密切,玄府-气血-络脉轴的病理改变是过敏性紫癜的微观体现。玄府郁闭为发病之始,气血失和贯穿病程,络脉受损为发病之终。急性期以祛邪为主,重在调节玄府-气血-络脉轴,治以开玄府、和气血、通络脉;迁延期以扶正为主,重在调节脏腑。活血化瘀之法贯穿本病治疗始终。本文从“玄府-气血-络脉”理论出发,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机及治疗思路,为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肺热理论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经验浅析
    林航波, 孙丽平
    2025 (4):  351-354.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14
    摘要 ( 15 )   HTML ( 0 )   PDF(552KB) ( 5 )  

    慢性荨麻疹是儿科常见皮肤疾病之一,病情常缠绵难愈。孙丽平教授通过结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患病易从阳从热”的特点,认为“肺热伏风,外邪引动”是慢性荨麻疹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肺热贯穿发病始终,并指出本病其本在于正虚,其重在于肺热,其标在于皮痒,临床遵循“调肺清热,固卫扶正”的治疗原则,重视“调法”,护存津气,自拟“调金消疹饮”,临床疗效确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肺之“玄府-气液-络脉”理论分期辨治小儿支原体肺炎
    孙越臣, 徐茹, 刘薇薇, 李亚东
    2025 (4):  355-358.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15
    摘要 ( 7 )   HTML ( 0 )   PDF(582KB) ( 2 )  

    基于肺之“玄府-气液-络脉”理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于内应有络脉虚滞的致病基础,加之热毒侵犯致肺玄府壅塞郁闭,气液宣通失常而发生支原体肺炎。因此在开通玄府、调畅气液、补虚通络治疗的基础上,对支原体肺炎分期论治,初期灵活运用辛味发散药以开通肺玄府,中期巧用清热祛痰药以宣通气液,末期善用补虚通络药以扶助正气,消散玄府内有形无形之邪,使肺玄府得通,气液得畅,以期为辨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营卫理论”结合脏腑辨证三期分治小儿鼻鼽肺经风寒证
    刘伟卓, 孙丽平
    2025 (4):  359-362.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16
    摘要 ( 13 )   HTML ( 0 )   PDF(545KB) ( 2 )  

    小儿鼻鼽是临床常见疾病,临证以肺经风寒证多见。孙丽平教授基于“营卫理论”,认为该病证发作期乃因风寒犯肺,肺失宣降,使营卫不和,气不行津,致鼻窍不利,治以宣畅气机为主,佐以解表通窍,常用自拟宣肺利鼻汤加减;缓解期脾虚不运,营卫虚滞,痰瘀结滞于鼻,治以补益脾胃为主,佐以消痰化瘀,利鼻通窍,常用玉屏风散加味;稳定期正气亏虚,疾病易反复发作,重视肾脏,固本培元,常用固防汤加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
    新生儿母亲育儿困难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珍叶, 李韬韬, 郭庆玲, 范礼
    2025 (4):  363-367.  doi: 10.20274/j.cnki.issn.2025.04.017
    摘要 ( 10 )   HTML ( 0 )   PDF(550KB) ( 1 )  

    目的 了解新生儿母亲育儿困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1名新生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生儿母亲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婴儿母亲育儿支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新生儿母亲育儿困难得分为3.00(2.00, 5.00)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76,P<0.01),与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73,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自我效能以及育儿胜任感为影响其育儿困难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 新生儿母亲育儿困难严重,医护人员应当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家庭平均月收入较低、自我效能以及育儿胜任感水平较低的新生儿母亲,通过个体化的干预降低其育儿困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