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6-25 上一期   
    临床诊疗指南
    儿童遗尿症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
    2025 (3):  185-198.  doi: 10.20274/j.cnki.1674-3865.2025.03.001
    摘要 ( 5 )   HTML ( 0 )   PDF(1684KB) ( 0 )  

    儿童遗尿症是指年龄≥5岁的儿童在夜间睡眠时发生间歇性尿失禁,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持续存在的遗尿症状会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社交焦虑及家庭照护负担。为规范遗尿症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方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肾脏疾病学组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委会肾脏风湿内分泌协作组共同发起制定该指南。该指南从定义、临床分类、发病机制、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等方面对遗尿症进行了系统梳理,尤其是针对遗尿症的不同临床分类分别给出了中西互参的结合点,以期为遗尿症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参考,并推动遗尿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性早熟治疗专栏
    从“天癸”和“相火”学说探究儿童性早熟的病机
    李辉, 叶进, 汪受传
    2025 (3):  199-202.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02
    摘要 ( 4 )   HTML ( 0 )   PDF(497KB) ( 0 )  

    “天癸至”是儿童性成熟的标志和促发因素,“天癸早至”必然会导致性早熟。现代中医儿科认为“肾阴虚,相火旺”是性早熟的主要病机。汪受传教授认为,“天癸早至”和“相火偏旺”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分属于性早熟的不同阶段,并提出分阶段病机创新理论。早期阶段可类比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因饮食偏嗜、情志压力等致肝肾阴虚、相火偏旺,表现为第二性征初现伴烦躁、盗汗等,治以“滋肾阴、泻相火”,晚期阶段可类比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相火妄动引动“君火下临肾水”,触发“天癸至”,性发育成熟加速,治需转为“泻心火、滋肾阴”,阻断君相二火交合以延缓天癸至。从“天癸”和“相火”学说探究性早熟的中医病机,整合经典理论、名医经验与现代医学成果,有助于优化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天癸”理论从五脏辨证论治中枢性性早熟
    鲁院军, 陈娜, 杨洋, 程蔓, 粟多剑, 李秋月, 陈竹
    2025 (3):  203-207.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03
    摘要 ( 4 )   HTML ( 0 )   PDF(547KB) ( 0 )  

    天癸理论由来已久,它有严格的时序性,天癸的早至与性早熟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多从肝肾论治,本文基于天癸理论,讨论五脏对天癸的调控影响,从五脏辨证论治中枢性性早熟。性早熟的发生病位虽不离肾脏,病机不离火热。但其发生发展受到五脏对天癸的调控,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治节的功能正常,心脏通明,肾中阴阳平衡,则天癸无犯。五脏-天癸-生殖轴正常,天癸遵循时序溢泄。辨证论治性早熟时,应统观五脏气血阴阳的不足与亢盛,以补肾、疏肝、宣肺、运脾、清心为主要治则,通过调护五脏阴阳平衡,恢复天癸正常的时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柔肝健脾法治疗脾虚肝旺型性早熟患儿的回顾性分析
    刘俊朝, 刘娇娇, 徐虹
    2025 (3):  208-212.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04
    摘要 ( 4 )   HTML ( 0 )   PDF(477KB) ( 0 )  

    目的 探讨柔肝健脾法对脾虚肝旺型性早熟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 方法 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脾虚肝旺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孩38例,男孩24例。62例患儿均采用柔肝健脾法治疗,口服四物汤合白术膏加减6个月。通过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生长速度、骨龄-年龄比值变化、性激素水平及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估柔肝健脾法的疗效。 结果 (1)柔肝健脾治疗后患儿骨龄-年龄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减少6%~9%),生长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儿治疗前后子宫、卵巢、卵泡、睾丸没有明显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女孩雌二醇、男孩睾酮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女孩促卵泡激素(FS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女孩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水平治疗前后均没有明显变化,男孩FSH水平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儿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柔肝健脾法既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性激素水平,抑制患儿的骨龄快速进展,又能够提高患儿生长因子水平,增加患儿生长速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论著
    蒡勃乳蛾消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研究
    沈红岩, 王雪峰, 韩新民, 袁斌, 胡思源, 李新民, 熊磊, 何平, 周盈, 张雪荣, 穆婧雯
    2025 (3):  213-220.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05
    摘要 ( 2 )   HTML ( 0 )   PDF(601KB) ( 0 )  

    目的 验证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外感风热证)使用蒡勃乳蛾消颗粒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就诊的急性扁桃体炎(外感风热证)患儿520例,按3∶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的药物为蒡勃乳蛾消颗粒,对照组使用的药物为小儿清咽颗粒,疗程为5 d。观察临床疗效、中医病证疗效、单项症状和体征(咽部痛或吞咽痛、扁桃体肿大充血、咽黏膜充血、发热、咳嗽、恶风、头痛)消失率、咽痛起效时间及咽痛消失时间、C反应蛋白转阴率及安全性指标。 结果 (1)进入意向治疗集(ITTS)509例,符合方案集(PPS)491例,安全性数据集(SS)515例。(2)有效性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显效率为85.9%(329/383),显著优于对照组58.7%(74/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中医病证疗效比较,总显效率为89.8%(344/383),显著优于对照组64.3%(8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咽喉痛或吞咽痛消失率、扁桃体肿大充血消失率、咽黏膜充血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的症状和体征消失率(发热、咳嗽、恶风、头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痛起效中位时间及咽痛消失中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C反应蛋白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价: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合并用药发生率及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外感风热证)使用蒡勃乳蛾消颗粒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疗效,缩短咽痛时间,且安全性良好,可以为急性扁桃体炎(外感风热证)患儿提供一种新的替代治疗药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 述
    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临床试验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解怡涵, 梅思颖, 张喜莲
    2025 (3):  221-225.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06
    摘要 ( 3 )   HTML ( 0 )   PDF(477KB) ( 0 )  

    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IESS)是一种早发性癫痫性脑病,其临床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良,对IESS治疗方案的探索和优化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关治疗IESS的临床试验不断开展,本研究查阅文献,对相关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于疗效评价,痉挛发作情况是最基本和直接的指标,部分研究会联合脑电图改变综合分析;关于脑电图评价,Krammer评分、波幅负荷和癫痫样放电评分系统(BASED)是评估高度失律程度的常用工具,此外部分脑电图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更具标准化的评价指标;远期随访需关注患儿的神经运动发育、发作复发率等,其中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可选用Gesell量表、Bayley量表、Griffiths量表等进行评价;手术后的远期疗效评价最常使用Engel分级量表和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级量表;安全性评价以检测相应指标、报告不良事件和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中医药治疗IESS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但临床试验稀缺,应进一步发掘中医药特色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及菌群结构对婴幼儿的影响
    薛玲艳, 李建英, 贺春兰, 赵玲莉
    2025 (3):  226-230.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07
    摘要 ( 3 )   HTML ( 0 )   PDF(542KB) ( 0 )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多样化,婴幼儿肠道菌群失衡现象日益凸显,使得肠道屏障损害,蛋白质、脂肪分解代谢异常,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激素水平失衡,甚至是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及其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对婴幼儿早期生命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现对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水平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综合阐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γ-谷氨酰转肽酶联合直接胆红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郑丽娟, 薛福敏, 于静
    2025 (3):  231-236.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08
    摘要 ( 3 )   HTML ( 0 )   PDF(512KB) ( 0 )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直接胆红素(DBIL)在不同年龄段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非胆道闭锁性胆汁淤积患儿71例和胆道闭锁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及两组患儿不同年龄段的GGT、碱性磷酸酶(ALP)、DBIL、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的差异;将有差异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结果 (1)不同年龄段胆道闭锁组女童发病率均高于非胆道闭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30~60 d患儿中,胆道闭锁组GGT、DBIL高于非胆道闭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GT、DBIL、GGT联合DBIL对胆道闭锁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74,0.903,0.927;当选择GGT>175.4 U/L时,对胆道闭锁的敏感度为0.791,特异度为0.844;当选择DBIL>79.0 μmol/L时,对胆道闭锁的敏感度为0.837,特异度为0.844。(3)年龄>60~90 d患儿中,胆道闭锁组GGT、DBIL、TBA高于非胆道闭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GT、DBIL、GGT联合DBIL对胆道闭锁的AUC值分别为0.910,0.944,0.962;当选择GGT>170.4 U/L时,对胆道闭锁的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821;当选择DBIL>74.9 μmol/L时,对胆道闭锁的敏感度为0.932,特异度为0.846。 结论 (1)对于年龄30~60 d,>60~90 d患儿,GGT、DBIL对胆道闭锁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2)对于小月龄30~60 d患儿,GGT、DBIL已显示出很高的对胆道闭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故早期检测肝功能对减少胆道闭锁的漏诊是十分重要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脐带血中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价值
    陈宗礼, 蔡思乾, 李广飞, 李璐, 罗克踊
    2025 (3):  237-241.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09
    摘要 ( 3 )   HTML ( 0 )   PDF(544KB) ( 0 )  

    目的 探讨脐带血中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9月遵义地区三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疑似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儿184例,根据最终是否确诊为早发型败血症,将其分为败血症组122例和非败血症组62例。比较两组脐带血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变化,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早期诊断价值。 结果 败血症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败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其中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价值: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诊断效能:AUC为0.901,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826。 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脐带血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呈高表达,对其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获取血液样本无创无痛,能较大程度解决目前外周血液检测项目创伤性大的问题;同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技术成熟,且价格便宜、耗时短,有望作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的有益补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定喘口服液联合西医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肖海飞, 王纳
    2025 (3):  242-245.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10
    摘要 ( 3 )   HTML ( 0 )   PDF(464KB) ( 0 )  

    目的 探讨在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除常规西医疗法外,加用小儿定喘口服液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定喘口服液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5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哮鸣音、粗湿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结论 小儿定喘口服液联合西医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更为显著,炎性因子指标恢复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上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索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极低出生体重儿视网膜病变风险因素分析
    陈徽双, 郭庆玲, 戴露
    2025 (3):  246-250.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11
    摘要 ( 3 )   HTML ( 0 )   PDF(524KB) ( 0 )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患病率及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ROP分为ROP组(71例)与非ROP组(171例)。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母亲围生期情况及早产儿相关疾病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42例患儿ROP的检出率为29.34%(71/242)。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儿母体妊娠期间患高血压和糖尿病,阴道分娩,多胎妊娠,试管妊娠,患儿出生体质量,宫内感染,机械通气,吸氧时间>5 d和输血治疗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体妊娠期间患糖尿病、宫内感染、输血治疗和吸氧时间>5 d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ROP检出率较高,母体妊娠期间患糖尿病,宫内感染,输血治疗和吸氧时间>5 d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ROP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并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对于预防ROP导致的视力丧失,甚至失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应用研究
    秦艳虹教授“多脏协调”辨治儿童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
    郑胜泽, 秦艳虹, 张锋
    2025 (3):  251-255.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12
    摘要 ( 3 )   HTML ( 0 )   PDF(540KB) ( 0 )  

    儿童功能性便秘,作为当前常见的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发了医师与家长的高度关注。倘若这种病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持续迁延不愈,不仅会引发一系列相关的胃肠系疾病,还会对患儿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秦艳虹教授指出,便秘的产生,往往与多个脏腑功能的失常密切相关。这些脏腑功能的异常,最终致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出现障碍,而且各脏腑之间相互影响,互为诱因。所以,在便秘的治疗上,秦艳虹教授尤为重视辨明病情的虚实,深入探究病因病机。在治疗过程中,灵活运用“润、补、行、通”多种方法,全方位协调脏腑气机,促使肠道功能得以恢复。同时,还辅以中医特色外治法,并且格外注重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日常调护方面的宣教,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针对临床中常见的肠燥津亏证型,秦艳虹教授则以滋阴润燥、行气通便作为治疗的总原则,运用自拟验方“滋润通便汤”进行施治,每每都能收获极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针药联合疗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
    赵子承, 吴思昱, 颜鹏飞
    2025 (3):  256-259.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13
    摘要 ( 3 )   HTML ( 0 )   PDF(468KB) ( 0 )  

    小儿抽动障碍作为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目前在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挑战。颜鹏飞教授临证抽动障碍,常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五脏为本,辨证论治,并运用子午流注理论,通过中药汤剂联合毫针、揿针等中医特色疗法综合治疗,临床收效甚佳。文章旨在探析其临证经验,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并附验案1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雪峰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探讨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经验
    许世清, 谢彬, 王雪峰
    2025 (3):  260-263.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14
    摘要 ( 5 )   HTML ( 0 )   PDF(450KB) ( 0 )  

    儿童功能性腹痛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复杂,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中医学中,该病被归类于“腹痛”范畴,与脾、肝、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王雪峰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从通补兼施、寒热并治、升降相用的治疗策略探讨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治则治法,使脾胃功能恢复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目的。本文通过对王雪峰教授经验总结,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以期改善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中药应用研究
    常克教授治疗儿童咳嗽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崔亚丽, 常克
    2025 (3):  264-269.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15
    摘要 ( 3 )   HTML ( 0 )   PDF(888KB) ( 0 )  

    目的 分析常克教授治疗儿童咳嗽的用药规律,归纳其治疗咳嗽的思路。 方法 收集常克教授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1月1日门诊治疗咳嗽的处方,对处方中的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在古今医案云平台上构建数据库,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以挖掘常克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 结果 共纳入处方567首,涉及224味中药。经过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分析,得出高频药物为黄芩、苦杏仁、半夏、射干、桔梗等,药性多寒、温、微寒、平,药味苦、辛、甘、微苦,归经主要为肺经、胃经和脾经。用药功效以清热解毒、利咽、疏散风热类药物为主。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得到6味核心药物。 结论 常克教授治疗咳嗽以“复肺气之宣降”为主要思想,善于运用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燥湿化痰、利咽类药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调和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分子机制
    祁波, 陈玉燕, 王晓鸣, 程申
    2025 (3):  270-276.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16
    摘要 ( 3 )   HTML ( 0 )   PDF(787KB) ( 0 )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调和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在TCMSP数据库查找调和止动方所含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并获取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检索CTD、OMIM数据库获取抽动障碍的疾病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使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借助分子对接软件将核心成分与潜在的作用靶点对接验证。 结果 本研究中共发现调和止动方有23个核心成分与34个抽动障碍靶点,主要涉及芍药苷、儿茶素、去氢钩藤碱、钩藤碱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以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KEGG富集通路主要包括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以及炎症因子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儿茶素可能是调和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活性成分,PTGS2为关键靶标蛋白。 结论 调和止动方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免疫调节、抗炎等多途径发挥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制剂多成分和多靶标对机体整体调控的特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