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从精准医疗看儿童青少年肥胖治疗的个体化干预策略
    李平, 杨凡, 刘瀚旻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1-7.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01
    摘要773)      PDF(pc) (1165KB)(1268)    收藏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其高体质量反弹率与代谢并发症风险凸显传统干预策略的局限性。本文系统综述了精准医疗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个体化干预策略,突破传统“一刀切”模式,整合多组学技术与智慧化管理手段,提出多维度精准干预框架。首先,基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及肠道宏基因组学等多模态数据,构建精准诊断与评估体系,识别遗传易感性、代谢表型及微生物特征,为分层干预奠定基础。其次,结合遗传风险评分、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肠道菌群靶向疗法,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基因导向策略是通过多基因风险评估优化饮食结构;表观遗传干预是利用营养素(如甲基供体、短链脂肪酸)调控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逆转代谢紊乱;微生物群重塑则通过益生菌、合生元等改善能量代谢平衡。进一步,依托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实现多场景动态监测,协同营养学、运动医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团队,形成“医院-家庭-社区”联动的智慧管理模式。尽管精准医疗为儿童肥胖治疗提供了突破性方向,仍需解决生物标志物验证、数据整合及长期疗效评估等挑战。本文为提升干预有效性与持久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强调未来需融合跨学科创新技术,推动儿童肥胖管理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脾统四脏”理论以“滋生健脾法”辨治儿童矮身材探析
    董丹, 李滢, 王雪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87-39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6
    摘要200)      PDF(pc) (1048KB)(912)    收藏
    儿童矮身材的病因可总结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司。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则脾脏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得以输布全身,五脏六腑物质基础充足,气血充盛,小儿的生长发育才能正常。反之,脾胃功能受损,则气血化生乏源,波及他脏,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同时,小儿还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状态和体质特点。因此,从脾论治儿童矮身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滋生健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基于“脾统四脏”理论,列举了脾虚证、脾虚夹积证、脾虚湿盛证、脾虚肝旺证、脾胃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脾两虚证等8个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归纳总结了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辨治儿童矮身材的经验,为中医辨证治疗儿童矮身材提供临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儿童矮身材
    童婷婷, 张桂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92-39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7
    摘要390)      PDF(pc) (1048KB)(884)    收藏
    矮身材(矮小症)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于调养所致,脾肾不足为其病机关键。目前西医治疗矮小症多选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方案较单一。中医药辨证治疗矮小症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儿童生长速度、调理体质。现依据导师张桂菊教授临证经验,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儿童矮身材与“阴成形”不足密切相关,阴精对于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阴成形”功能正常,儿童才能逐渐长高、日渐强壮;反之,“阴成形”不足,则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故治疗矮小症应辨证加用滋阴类中药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黄精、玉竹、百合等,此类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还具有调节免疫、保护脏腑等多种功效。此外,方中还应加用健脾助运药,以顾护脾胃,防滋腻太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从“脑与脾肾相关”浅析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机与辨证论治要点
    陈溪, 彭雅琪, 李炜, 杨泓生, 王俊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88-9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1.021
    摘要225)      PDF(pc) (1055KB)(855)    收藏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以社交能力持续受损、行为或兴趣重复、刻板为特征,是中医儿科临床常见的危害巨大的儿童神经精神系统疾病,2020年国内发病率高达7.0‰,常因诊断不及时、治疗措施有限、不能坚持治疗、家长调护不当等错过最佳治疗时期。ASD发病责之“元神”受损,病位在脑,本文从物质基础、结构基础、运行基础与病理联系分析脑与脾肾相关性,从而得出脾肾亏虚为ASD的根本病机,痰瘀互结为ASD的重要病理因素。王俊宏教授认为,临床上应抓住儿童生理、病理特点,以补肾运脾,化痰祛瘀为基本治法,同时不妄投滋补,以调节患儿全身运化功能为要。治疗上选用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六君子汤合方而成的补肾运脾益智方为主方,根据不同的脏腑兼症四诊合参进行治疗,每获良效。结合临床验案对补肾运脾益智方治疗ASD的辨证要点与治疗、随证用药经验进行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浅谈万全“育婴四法”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冯忠发, 杨见辉, 粟艳艳, 魏家璇, 陶琼, 杜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95-39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8
    摘要331)      PDF(pc) (1050KB)(818)    收藏
    万全提出“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的“育婴四法”。其中,预养以培其元包括做好备孕,避免伤害、确保健康生育;胎养以保其真则需小儿父母注意精神调摄、品德修养、饮食起居,运动、胎教等以确保胎儿健康发育;蓐养以防其变包括小儿从新生儿期到婴儿期的调护、防治疾病,调护蓐母身体等;鞠养以慎其疾包括小儿从幼儿期到学龄前期的日常调护、饮食营养、疾病防治及早期教育等方面。充分挖掘万全“育婴四法”学说的内涵,将“育婴四法”学说与小儿的生长发育联系起来,对当今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朱彤彤, 叶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20-425.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5.012
    摘要249)      PDF(pc) (886KB)(808)    收藏
    随着膳食结构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儿童肥胖率逐年攀升,既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导致代谢性疾病的产生,因此应针对儿童肥胖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正常儿童不同,肥胖儿童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条件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和益生菌的相对丰度减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与宿主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肠道稳态、影响宿主能量代谢、调控进食行为和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肥胖的发生与发展。祖国医学认为脾主运化功能与肠道菌群在消化吸收、抵御外邪方面密切相关,脾失运化,水液失于输布,聚湿生痰,阻滞气机,影响大肠传导功能,肠道黏膜免疫失调,菌群结构紊乱,促进肥胖发生。本文就当前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提高肥胖患儿的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王雪峰, 吴捷, 龚四堂, 熊磊, 江米足, 王宝西, 许华, 彭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61-46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1
    摘要485)      PDF(pc) (1049KB)(789)    收藏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由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和症状谱的不断改变,导致其在诊治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为规范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治,切实解决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中的临床问题,故制定本指南以指导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规范诊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外治专家共识(2024)
    王雪峰, 韩新民, 孙克兴, 姜永红, 戎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1-7.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1.001
    摘要1058)      PDF(pc) (1087KB)(787)    收藏
    儿童抽动障碍是临床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对儿童身心健康有较大危害。以针灸、推拿为代表的中医外治疗法在儿童抽动障碍治疗中具有一定特色优势,但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本共识内容涵盖儿童抽动障碍的术语与定义、诊断、病因病机、辨证、中医外治技术规范等,总结了本病的现代医家经验和循证医学进展。本共识突出临床实用性,体现了最新研究进展,从而帮助提高儿童抽动障碍中医外治临床规范化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东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
    王雪峰, 尚云晓, 成焕吉, 王有鹏, 冯晓纯, 吴振起, 孙丽平, 杨男, 曲书强, 王海, 张秀英, 程琪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6): 461-466.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6.001
    摘要276)      PDF(pc) (846KB)(783)    收藏
    2023年秋冬季东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病例数量明显增加。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防治,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病种小儿肺炎建设项目组联合东北地区中西医儿科专家,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结合东北地区寒地儿童发病的临床特点,从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分类、中西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支气管镜表现、实验室检查、重要并发症预警以及感染期、肺炎期、恢复期的中西医治疗方式等达成中西医共识,以期切实解决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问题,并提高儿科医师对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综合诊治能力,进而推动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儿童矮身材的中医认识及辨证施治
    王雪峰, 张秀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80-38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4
    摘要386)      PDF(pc) (1026KB)(744)    收藏
    矮身材患儿因矮于同龄儿童,可能出现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并对未来的学习、生活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态,在本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首先对矮身材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中医对其系统地论述首见于王雪峰教授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其次对矮身材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凝练,其病因不外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病位在脾、肾,与心、肝、肺密切相关,病性多属虚。病机本质为五脏不足,精气亏虚。再次确定了扶脾益肾,兼顾他脏的基本治法;其中补肾养肝法适用于肝肾阴虚,筋骨失养者;扶脾健胃法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滋肾清心法适用于心肾亏虚,水火失济者;健脾补肺法适用于肺脾两虚,子盗母气者;温补肾阳法适用于肾阳不足,温煦失司者。最后提出了多维调护,未病先防的调护策略,矮身材患儿应注意营养搭配均衡,适度增加运动,合理安排睡眠,顺应四时调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王力宁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经验
    姚勇志, 王力宁, 王广青, 黄美芬, 李志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43-446.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5.017
    摘要158)      PDF(pc) (833KB)(743)    收藏
    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反复患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等特点,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儿童时期发育不成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小儿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中医学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和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中医学对本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依据王力宁教授长期在儿科临床中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各阶段不同的临床特征、辨治要点及临证经验,总结其分期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思想及证治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王雪峰, 王力宁, 邓力, 刘翰旻, 尚云晓, 张葆青, 赵顺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2): 93-10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2.001
    摘要660)      PDF(pc) (1052KB)(729)    收藏
    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流行性感冒早期干预,特别是在轻症阶段给予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措施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基于文献检索及评价、专家访谈、组内讨论、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制订流程,形成《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此次制订提出指南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治疗,旨在为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诊疗规范和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直接医疗成本分析
    颜余竹, 于洁, 安曦洲, 郭小利, 姚娟, 邓志芬, 张文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2): 136-13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2.008
    摘要212)      PDF(pc) (974KB)(717)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直接医疗成本及构成比,为医疗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白血病患儿的规范治疗提供保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LL患儿110例,描述性分析ALL患儿的直接医疗成本,探讨其主要构成比。结果 ALL患儿规范治疗期间,直接医疗成本主要由门诊费用(平均23 597元)、一日化疗病房治疗费用(平均23 216元)及普通病房住院费用(平均158 152元)三部分构成,在这些费用中,其中药品费、治疗费及化验费所占比例较大。平均报销比例为59.1%(93 415/158 152),从住院时长上看,ALL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31 d,日均住院费用为1 207元(158 152/131)。结论 降低药品费用,规范的治疗和检查能降低医疗成本。全方位、多角度为白血病患儿家庭提供支持,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神经递质失衡在抽动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姜玲, 张迪, 刘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2): 132-136.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2.007
    摘要357)      PDF(pc) (1040KB)(670)    收藏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抽动障碍患者常常伴随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学习困难、焦虑和抑郁等合并症,这些问题不仅对儿童的学业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困扰。研究表明,抽动障碍的发生与神经递质失衡、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感染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神经递质在维持正常神经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抽动障碍患者的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失衡,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认知功能。深入研究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尤其神经递质失衡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病理过程,也为控制其症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其对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影响。本文重点综述了神经递质失衡与抽动障碍发病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应用行为训练结合60分妈妈理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治疗的影响
    杨雅斐, 尚清, 吕楠, 殷文晗, 吴明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6): 549-55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6.019
    摘要141)      PDF(pc) (787KB)(668)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行为训练(ABA训练)结合“60分妈妈理论”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郑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孤独症儿童62例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以ABA训练干预为主,观察组采用ABA训练结合“60分妈妈理论”辅助引导,通过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表现,采用孤独症谱系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评估用心理教育量表(PEP-3)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全面评估。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PEP-3得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ABC的总分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孤独症患儿中采用ABA训练结合“60分妈妈理论”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整体发展功能水平和减轻临床表现症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饮食结构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研究现状
    刘子琦, 张桂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17-22.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04
    摘要305)      PDF(pc) (1129KB)(666)    收藏
    当儿童在步入青春期阶段,会出现以生殖器官的形态、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为主的突出变化。性早熟的主要表现为第二性征提前发育,性器官提早成熟,属于一种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内分泌疾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性早熟发病年龄的提前和发病率的上升,使得社会关注度愈高。多种因素会对性早熟产生影响,现代研究证实青春期发育前的儿童日常饮食与性早熟存在关联。本文回顾了常见的儿童饮食模式及各类膳食营养成分与青春期性发育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以高热量饮食模式、地中海饮食模式和素食模式为代表,综述了不同饮食结构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作用,分别对高热量饮食模式中的高蛋白饮食、高脂饮食、高糖饮食以及地中海饮食模式和素食模式中的主要膳食成分(蔬菜、水果、橄榄油、谷物、坚果、豆类及乳制品)在性发育中发挥调控的潜在机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旨在从饮食干预方面为儿童性早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膳食营养结构与性发育相关的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儿童性早熟及身高受损的中医治疗经验及思考
    熊磊, 贺喜盈, 曹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77-37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3
    摘要595)      PDF(pc) (1016KB)(642)    收藏
    性早熟临床表现为第二性征提前发育,可引起生长速率增快、骨骼成熟迅速、骨骺闭合过早等,如不及时干预易引起患儿成年后矮身材、增加内分泌疾病罹患风险。西医治疗本病首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显著抑制性发育进程,但在患儿身高获益方面尚有争议。中医药疗法已被研究证实在改善患儿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延缓性腺发育和改善身高受损、增加成年终身高方面安全有效。熊磊教授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肾阴亏虚、相火妄动,治当滋阴培本,降火清源。同时,对伴见肝经郁热者,佐以疏肝泻火之法;对痰湿内蕴者,佐以健脾化痰之法;对中焦失和者,佐以健脾和胃之法。针对快速进展型患儿,可联合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针对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受损患儿,应当考虑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尽可能使其身高获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刘文, 关丽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410-41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11
    摘要343)      PDF(pc) (1030KB)(633)    收藏
    儿童睡眠障碍已逐渐成为儿童常见病之一,睡眠质量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中医外治法因其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操作简便,易被家长接受,在治疗儿童睡眠障碍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系统梳理了针对儿童睡眠障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穴位贴敷、推拿以及经颅磁治疗等)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讨论调节肠道菌群在儿童肺炎中的应用
    李广, 翟文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2): 119-12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2.005
    摘要358)      PDF(pc) (985KB)(627)    收藏
    肺炎是儿童常见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细菌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肺炎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临床上治疗药物以抗生素为主,但全球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强调“肺肠同治”,现代医学提出“肺-肠轴”,发现肠道菌群的变化影响肺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并提出通过干预菌群治疗肺系疾病。本文旨在讨论益生菌在儿童肺炎中肺肠同治作用,为临床治疗儿童肺炎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儿童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赵琦, 孙淑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6): 494-49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6.007
    摘要283)      PDF(pc) (861KB)(613)    收藏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收缩和(或)充盈功能受限,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儿童危重症之一,儿童由于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若心力衰竭不能纠正,各个器官更易发生损害导致并发症、后遗症,不仅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且治疗困难、预后不佳,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儿童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治疗方案等与成人心力衰竭有很大不同。儿童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心血管发育异常,其他病因包括心肌炎、心肌病以及冠脉异常等。儿童与成人相比,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miRNA谱、心肌异常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儿童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细胞治疗、辅助装置治疗。儿童心力衰竭的治疗与长期管理方案与成人相比更具挑战性。本文围绕儿童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特点、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