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马融教授“三辨”模式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
    聂良卉, 马融, 戎萍, 张喜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69-373.  
    摘要59)      PDF(pc) (954KB)(37)    收藏
    儿童抽动障碍病因复杂、症状多样且易受社会环境影响,治疗颇为棘手。马融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及疾病特点,首次创立“三辨”模式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主要内容为首辨疾病,秉要执本,诊断清晰;次辨证候,层次分明,方从法出;再辨症状,洞见症结,随症加减。辨病主要为疾病的中、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排除因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等导致的眨眼、耸鼻等症状。辨证主要根据患儿中医证候进行辨证论治,以息风止动为主要治疗法则;兼有外感风邪者为外风引动证,予银翘散加减治疗;兼有打人毁物、秽语者为痰火扰心证,予涤痰汤加减治疗;兼有烦躁易怒者为气郁化火,予泻青丸加减治疗;兼有情绪敏感,多疑多虑者为气郁动风证,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辨症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部位的抽动以及不同发声表现,对症选用药物,起到引经和直接消除症状的作用。“三辨”模式诊疗明晰,根据患儿病证症灵活调整,临床疗效确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外治专家共识(2024)
    王雪峰, 韩新民, 孙克兴, 姜永红, 戎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1-7.  
    摘要45)      PDF(pc) (1087KB)(33)    收藏
    儿童抽动障碍是临床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对儿童身心健康有较大危害。以针灸、推拿为代表的中医外治疗法在儿童抽动障碍治疗中具有一定特色优势,但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本共识内容涵盖儿童抽动障碍的术语与定义、诊断、病因病机、辨证、中医外治技术规范等,总结了本病的现代医家经验和循证医学进展。本共识突出临床实用性,体现了最新研究进展,从而帮助提高儿童抽动障碍中医外治临床规范化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王雪峰教授从五脏相关辨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探析
    王书钰, 张秀英, 王雪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74-378.  
    摘要36)      PDF(pc) (920KB)(31)    收藏
    儿童患多发性抽动症的人数逐渐增多,且由于本病患儿特殊的症状表现,本病的高发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并对患儿及家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本病多为5~10岁儿童患病,因此也给成长过程中的患儿心理健康发育造成了负面影响。经过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因其辨证论治的优势对于本病有着良好疗效,且副作用远远小于西医治疗,患儿及家长更易接受、更易配合,以收到良好疗效。王雪峰教授以五脏相关理论为基础,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离不开五脏,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且本病在中医中属于“肝风”“慢惊风”“抽搐”“瘛疭”“筋惕肉瞤”等范畴,由此王教授以肝为始,通过中医脏腑理论、五行学说,基于“五脏一体观”理论,联系临床症状,并结合儿童体质,“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殊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驱康复”的特殊病理特点,分析本病的病位除位于肝外,与脾、心、肺、肾都密切相关,针对病因病机进行简要分析,并据此确定其不同治则治法,浅析遣方用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阴阳学说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机制
    李亚群, 宋宇尘, 韩新民, 袁海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06-409.  
    摘要17)      PDF(pc) (891KB)(30)    收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期的心身疾病,现代中医学者认为阴阳失衡是其基本病机,
    随着时代的变化,儿童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均发生了极大改变,阴阳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其病机从低基线
    水平阴阳失衡(阴不足致阳偏亢)发展为现今高基线水平阴阳失衡(阳偏亢耗伤阴液),临床证型从肝肾阴
    虚证为主要证型发展为以心肝火旺、痰火内扰为主要证型,治病必求于本,当首先清泻心肝之实热以达阴
    阳平衡,国内外实验研究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证实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释放、清
    除之间、多巴胺 D1样受体与 D2样受体、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相互拮抗、相互影响、相互调节的关系与
    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密切相关,目前正在研究多巴胺突触囊泡循环中促囊泡循环因子与抑制囊泡循环因子
    的关系,以期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诊治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
    和婧伟, 裴舟, 钱甜, 周怡瑶, 罗飞宏, 俞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1): 1-7.  
    摘要43)      PDF(pc) (889KB)(24)    收藏
    肥胖症是导致儿童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儿童肥胖症呈现低龄化增长快速的特点。传统中医学对儿童肥胖症的研究较少,辨证分型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儿童肥胖症的防治尚缺乏特效的防治方案,结合祖国医学特长、制订适合我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儿童肥胖中西医临床诊治共识及方案十分迫切。本共识参照国内外中西医最新指南、共识和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儿童肥胖症的临床实践和经验反复修订完成,为儿童肥胖症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决策,从而提高儿童肥胖症的整体控制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Alstrom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马明星, 张俊光, 周素香,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38-41.  
    摘要14)      PDF(pc) (1055KB)(19)    收藏
    目的 报道1例Alstrom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23年3月收治的1例Alstro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加以讨论。结果 患者以眼球震颤为首发症状,后逐渐出现视力及听力下降、黑棘皮症、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功能异常、尿蛋白、脂肪肝、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念珠菌感染性阴道炎等;基因结果显示:ALMS1基因中存在2处变异,2处变异均位于外显子8,ALMS1基因c.6316C>T(p.Gln2106Ter)杂合变异,为无义变异,导致蛋白编码在第2 106位谷氨酰胺处终止;ALMS1基因c.4642_4658del(p.Arg1548Trpfs*4)杂合变异,为移码变异,导致蛋白编码在第1 548位精氨酸由色氨酸取代,并在随后第3位过早产生终止密码子,最终诊断为Alstrom综合征。此病目前无法治愈,多数治疗为对症治疗。结论 Alstrom综合征临床罕见,表现复杂多样,易导致误诊、漏诊。对合并视力、听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Alstrom综合征,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朱彤彤, 叶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20-425.  
    摘要23)      PDF(pc) (886KB)(18)    收藏
    随着膳食结构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儿童肥胖率逐年攀升,既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导致代谢性疾病的产生,因此应针对儿童肥胖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正常儿童不同,肥胖儿童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条件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和益生菌的相对丰度减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与宿主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肠道稳态、影响宿主能量代谢、调控进食行为和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肥胖的发生与发展。祖国医学认为脾主运化功能与肠道菌群在消化吸收、抵御外邪方面密切相关,脾失运化,水液失于输布,聚湿生痰,阻滞气机,影响大肠传导功能,肠道黏膜免疫失调,菌群结构紊乱,促进肥胖发生。本文就当前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提高肥胖患儿的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王力宁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经验
    姚勇志, 王力宁, 王广青, 黄美芬, 李志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43-446.  
    摘要16)      PDF(pc) (833KB)(15)    收藏
    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反复患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等特点,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儿童时期发育不成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小儿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中医学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和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中医学对本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依据王力宁教授长期在儿科临床中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各阶段不同的临床特征、辨治要点及临证经验,总结其分期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思想及证治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和法”探析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辨治思路
    袁振华, 王俊宏, 张蔷, 刘苗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12-15.  
    摘要15)      PDF(pc) (1032KB)(13)    收藏
    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病的中医治疗思路,以“和法”为核心理论框架。首先,追溯“和”法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内涵,深入阐述了其核心概念及应用背景。其次,认为“气机失和,传导失司”为本病的核心病机,着重强调气机与大肠之间相互联系。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治疗该病的原则,提出了“祛邪扶正,和调气机,通达肠腑”为治疗策略的核心,包括内外协调、脏腑平衡、津液维护、情志调节和饮食安排等方面。本研究拓展了儿童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理论视野,突显了中医传统理论在处理小儿消化问题中的关键地位,有望为改善儿童功能性便秘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东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
    王雪峰, 尚云晓, 成焕吉, 王有鹏, 冯晓纯, 吴振起, 孙丽平, 杨男, 曲书强, 王海, 张秀英, 程琪,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6): 461-466.  
    摘要15)      PDF(pc) (846KB)(12)    收藏
    2023年秋冬季东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病例数量明显增加。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防治,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病种小儿肺炎建设项目组联合东北地区中西医儿科专家,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结合东北地区寒地儿童发病的临床特点,从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分类、中西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支气管镜表现、实验室检查、重要并发症预警以及感染期、肺炎期、恢复期的中西医治疗方式等达成中西医共识,以期切实解决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问题,并提高儿科医师对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综合诊治能力,进而推动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赛, 樊秋月, 刘旭华, 姜永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10-415.  
    摘要26)      PDF(pc) (1007KB)(12)    收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性疾病,是一种高度可遗传的疾病,但并非所有的风险因素都是遗传引起的,据估计,有10%~40%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目前仍不清楚具体发病机制,但多种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其发生率增高,因此研究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对儿童ADHD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孕期父母年龄及受孕前母体肥胖、孕期母亲精神障碍、发热、甲状腺功能异常、先兆子痫及哮喘,孕期、学龄前期物质暴露、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收入低、教养方式不合理、轻微脑损伤等方面论述其与ADHD发病之间的联系,旨在指导临床减少暴露,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针对以上高危因素,加强孕期保健、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避免学龄前儿童脑功能损害及相关物质暴露、治疗原发病等措施是降低儿童及青少年ADHD发病率的必要举措,ADHD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角度审视ADHD的发生是亟须面对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王素梅教授辨治抽动障碍规律研究
    刘晓芳, 腾尚宇, 郝宏文, 崔霞, 卫利, 王素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79-383.  
    摘要25)      PDF(pc) (2074KB)(12)    收藏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治疗抽动障碍患儿提供临床思路。
    方法收集王素梅教授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药物功效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复杂网络分析等。
    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诊次1 500次,症状频次前5位分别是眨眼、吭吭、耸肩、扭颈、皱眉。证型分布以脾虚肝亢型为主。使用频次前5位药物分别是防风、荆芥、木瓜、谷精草、伸筋草。药物功效方面,祛风药使用最多,其次为止痛药、平肝药等。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等;药味以辛味为主,其次为苦味、甘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肺经、脾经等;疗效为临床控制与显效的复杂网络核心药物主要有防风、荆芥、茯苓、陈皮、半夏、木瓜等药物。
    结论王素梅教授认为抽动障碍病机为脾虚痰聚、肝亢风动,病位多责之肝、脾,治疗多用健脾平肝、息风通络之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中西医治疗儿童弱视的研究进展
    潘李斌, 颉瑞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16-419.  
    摘要26)      PDF(pc) (888KB)(12)    收藏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期常见的眼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极大可能导致终生视力不佳,因此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变得十分重要。目前眼科临床对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常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为屈光矫正、遮盖疗法、压抑疗法、视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中医治疗手段有针刺、推拿、艾灸、中药治疗等方法,本文结合儿童弱视相关的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并学习探讨有无新的治疗思路。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期常见的眼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极大可能导致终生视力不佳,因此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变得十分重要。目前眼科临床对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常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为屈光矫正、遮盖疗法、压抑疗法、视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中医治疗手段有针刺、推拿、艾灸、中药治疗等方法,本文结合儿童弱视相关的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并学习探讨有无新的治疗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儿童中医体质特征及调护专家共识
    王琦, 王雪峰, 赵霞, 李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4): 277-282.  
    摘要17)      PDF(pc) (857KB)(12)    收藏
    中医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固有特质,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体质辨识已成为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目前用于辨识成年人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已建立,但儿童体质分类与调护尚未达成共识,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共涉及9种体质,每种体质分别从总体特征、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同时,从药膳食疗、保健推拿、四时起居等方面给出了中医调护建议。本共识进一步规范了儿童中医体质分类及调护,为临床体质辨识及中医调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定喘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幼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及气道阻力的影响
    周涛, 张秀英, 王雪峰, 王咏雪, 赵航宇, 魏晨浩,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26-30.  
    摘要9)      PDF(pc) (1084KB)(11)    收藏
    目的 探讨定喘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幼鼠肺组织病毒载量、炎症因子及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RSV肺炎组、定喘颗粒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滴鼻法建立RSV肺炎模型;采用双腔体描记法检测幼龄大鼠气道阻力,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 (1)病毒载量方面:与正常组比较,RSV肺炎组、定喘颗粒干预组病毒载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SV肺炎组比较,定喘颗粒干预组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气道阻力方面:与正常组比较,RSV肺炎组、定喘颗粒干预组气道阻力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SV肺炎组比较,定喘颗粒干预组气道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损伤及干湿比方面:与正常组比较,RSV肺炎组、定喘颗粒干预组病理损伤评分及肺湿干比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SV肺炎组比较,定喘颗粒干预组病理损伤评分及肺湿干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ALF中IL-8、TNF-α、IL-1β的含量方面:与正常组比较,RSV肺炎组、定喘颗粒干预组IL-8、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SV肺炎组比较,定喘颗粒干预组IL-8、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喘颗粒干预后可降低肺组织病毒载量,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损伤程度,抑制幼鼠RSV肺炎炎症因子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的研究进展
    王春艳, 唐永在, 乔佩, 王兰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22-25.  
    摘要11)      PDF(pc) (1061KB)(10)    收藏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维生素D缺乏(VDD)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发病率较高。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皮肤暴露在阳光下转化的维生素D3,VDD主要表现为佝偻病、手足搐搦症,目前VDD的诊断标准仍存在争议,治疗方案一般分为每日和每周治疗方案,VDD的预防也很重要。本文从流行病学、代谢机制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六个方面就儿童VD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儿童VDD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祛风止动贴治疗中度抽动障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高原, 吴敏, 姜科宇, 张欣, 赵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88-392.  
    摘要22)      PDF(pc) (924KB)(10)    收藏
    目的
    评价祛风止动贴治疗中度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抽动障碍专科门诊及中医儿科门诊评估为中度抽动障碍的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者予祛风止动方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贴祛风止动贴,对照组加贴空白模拟贴。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脱落剔除5例,对照组脱落剔除8例。治疗12周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62/65),高于对照组8387%(5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对抽动障碍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有所改善,祛风止动贴+祛风止动方中药饮片治疗优于模拟贴+祛风止动方中药饮片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观察组疗效总评评分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和12周末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祛风止动贴联合中药治疗中度抽动障碍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刘全慧, 付乾芳, 张喜莲, 戎萍, 马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93-397.  
    摘要22)      PDF(pc) (950KB)(10)    收藏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抽动障碍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予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积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46/56),对照组为73.8%(48/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量表-疾病严重程度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对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分型、不同严重程度抽动障碍,两组治疗均较治疗前有效,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结合针刺与中药结合西药治疗抽动障碍疗效相当,中药结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脑肠轴理论从肝脾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探讨
    徐欣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384-388.  
    摘要37)      PDF(pc) (840KB)(9)    收藏
    抽动障碍是当前儿科的常见病之一,西医认为可能与遗传、免疫、心理及环境等因素相关;中医多将其归为“肝风”“瘛疭”等疾病。近些年随着研究的深入,脑肠轴理论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我们发现抽动障碍与脑肠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将脑肠轴与中医五脏相关中的肝脾相关进行联系后,在脑肠轴理论的指导下从肝脾论治儿童抽动障碍,无论是汤药,抑或是针灸和推拿都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小儿鼻鼽经验探析
    汪浩岚, 孙丽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25-428.  
    摘要13)      PDF(pc) (893KB)(9)    收藏
    儿童变应性鼻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诊出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若不及早进行干预,可能诱发变应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中医治疗本病具有复发率低、无依赖性的优点。孙丽平教授基于“小儿为纯阳之体,心常有余”理论认为邪入体内易从阳化热,热灼内起,可蕴热于心与肺,故在临证时可见“肺经伏热型”,且该证型患儿常有躁燥之象,强调以“心肺并治”法治疗小儿鼻鼽,故在通窍止涕的同时,应用宁心安神之药,临床取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