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脾统四脏”理论以“滋生健脾法”辨治儿童矮身材探析
    董丹, 李滢, 王雪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87-39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6
    摘要140)      PDF(pc) (1048KB)(689)    收藏
    儿童矮身材的病因可总结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司。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则脾脏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得以输布全身,五脏六腑物质基础充足,气血充盛,小儿的生长发育才能正常。反之,脾胃功能受损,则气血化生乏源,波及他脏,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同时,小儿还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状态和体质特点。因此,从脾论治儿童矮身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滋生健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基于“脾统四脏”理论,列举了脾虚证、脾虚夹积证、脾虚湿盛证、脾虚肝旺证、脾胃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脾两虚证等8个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归纳总结了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辨治儿童矮身材的经验,为中医辨证治疗儿童矮身材提供临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浅谈万全“育婴四法”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冯忠发, 杨见辉, 粟艳艳, 魏家璇, 陶琼, 杜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95-39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8
    摘要170)      PDF(pc) (1050KB)(611)    收藏
    万全提出“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的“育婴四法”。其中,预养以培其元包括做好备孕,避免伤害、确保健康生育;胎养以保其真则需小儿父母注意精神调摄、品德修养、饮食起居,运动、胎教等以确保胎儿健康发育;蓐养以防其变包括小儿从新生儿期到婴儿期的调护、防治疾病,调护蓐母身体等;鞠养以慎其疾包括小儿从幼儿期到学龄前期的日常调护、饮食营养、疾病防治及早期教育等方面。充分挖掘万全“育婴四法”学说的内涵,将“育婴四法”学说与小儿的生长发育联系起来,对当今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儿童矮身材
    童婷婷, 张桂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92-39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7
    摘要149)      PDF(pc) (1048KB)(558)    收藏
    矮身材(矮小症)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于调养所致,脾肾不足为其病机关键。目前西医治疗矮小症多选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方案较单一。中医药辨证治疗矮小症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儿童生长速度、调理体质。现依据导师张桂菊教授临证经验,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儿童矮身材与“阴成形”不足密切相关,阴精对于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阴成形”功能正常,儿童才能逐渐长高、日渐强壮;反之,“阴成形”不足,则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故治疗矮小症应辨证加用滋阴类中药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黄精、玉竹、百合等,此类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还具有调节免疫、保护脏腑等多种功效。此外,方中还应加用健脾助运药,以顾护脾胃,防滋腻太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儿童矮身材的中医认识及辨证施治
    王雪峰, 张秀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80-38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4
    摘要263)      PDF(pc) (1026KB)(446)    收藏
    矮身材患儿因矮于同龄儿童,可能出现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并对未来的学习、生活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态,在本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首先对矮身材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中医对其系统地论述首见于王雪峰教授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其次对矮身材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凝练,其病因不外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病位在脾、肾,与心、肝、肺密切相关,病性多属虚。病机本质为五脏不足,精气亏虚。再次确定了扶脾益肾,兼顾他脏的基本治法;其中补肾养肝法适用于肝肾阴虚,筋骨失养者;扶脾健胃法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滋肾清心法适用于心肾亏虚,水火失济者;健脾补肺法适用于肺脾两虚,子盗母气者;温补肾阳法适用于肾阳不足,温煦失司者。最后提出了多维调护,未病先防的调护策略,矮身材患儿应注意营养搭配均衡,适度增加运动,合理安排睡眠,顺应四时调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儿童咽炎、扁桃体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王雪峰, 尚云晓, 熊磊, 张建华, 秦艳红, 刘长山, 张葆青, 曹玲, 许华, 王力宁, 杨男, 李淼, 杨运刚, 张秀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99-40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9
    摘要289)      PDF(pc) (1047KB)(363)    收藏
    咽炎、扁桃体炎是儿童期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春秋季节高发,可分为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严重者可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慢性期因未得到良好的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咽炎及扁桃体炎会导致儿童出现声音的改变。目前能够有效治疗儿童咽炎、扁桃体炎的西药较少,主要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中药用于清咽利喉的药物种类虽然很多,但西医儿科医生对中药的选择、辨证及应用尚不规范。因此,探讨儿童咽炎、扁桃体炎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尤为重要。本共识首先系统梳理了儿童咽炎、扁桃体炎的中西医认识;其次对其分期、病因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论述;再次明确了其诊断标准;最后重点对儿童咽炎、扁桃体炎中西结合治疗原则、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共识为中西医儿科医生,尤其是西医医生提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进一步规范了中西医药物的合理选择及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王雪峰, 吴捷, 龚四堂, 熊磊, 江米足, 王宝西, 许华, 彭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61-46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1
    摘要264)      PDF(pc) (1049KB)(342)    收藏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由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和症状谱的不断改变,导致其在诊治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为规范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治,切实解决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中的临床问题,故制定本指南以指导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规范诊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医外治法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王力宁, 孙克兴, 梁艺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84-387.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5
    摘要252)      PDF(pc) (1006KB)(340)    收藏
    矮身材与偏矮身材归属于中医的“五迟”“五软”范畴,中医药学认为其病机为脾肾亏虚,旁责于心肝。中医外治疗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独具特色的自然疗法、绿色疗法,在辅助治疗矮身材与偏矮身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综述了小儿推拿、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对矮身材与偏矮身材儿童的调治方法及作用机制,以期指导临床对矮身材儿童进行早期适时干预,改善患儿脏腑功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婴幼儿肌张力低下的康复评估与治疗进展
    徐浩繁, 钟增泉, 赖燕媚, 李威, 张欣, 历虹, 杨帆, 李翌鸣, 吕智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414-41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12
    摘要218)      PDF(pc) (1091KB)(324)    收藏
    婴幼儿肌张力低下伴发育迟缓是全面发育迟缓的早期症状和敏感体征,是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且发病率较高。根据神经肌肉损害和累及的部位,将肌张力低下分为中枢性、外周性和混合性3个类型。在进行肌张力低下的病因学诊断基础上,进行临床评估、康复评估。康复评估包括运动发育水平评估、发展性评估、交流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理论框架下,采用促进抗重力姿势发育的运动治疗、中医康复、神经肌肉电刺激、肌内效贴、辅助支具等方法提高功能,以功能为导向,以不断提高活动和参与能力为目标,通过使用康复辅具等环境因素改造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儿童性早熟及身高受损的中医治疗经验及思考
    熊磊, 贺喜盈, 曹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77-37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3
    摘要252)      PDF(pc) (1016KB)(312)    收藏
    性早熟临床表现为第二性征提前发育,可引起生长速率增快、骨骼成熟迅速、骨骺闭合过早等,如不及时干预易引起患儿成年后矮身材、增加内分泌疾病罹患风险。西医治疗本病首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显著抑制性发育进程,但在患儿身高获益方面尚有争议。中医药疗法已被研究证实在改善患儿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延缓性腺发育和改善身高受损、增加成年终身高方面安全有效。熊磊教授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肾阴亏虚、相火妄动,治当滋阴培本,降火清源。同时,对伴见肝经郁热者,佐以疏肝泻火之法;对痰湿内蕴者,佐以健脾化痰之法;对中焦失和者,佐以健脾和胃之法。针对快速进展型患儿,可联合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针对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受损患儿,应当考虑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尽可能使其身高获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质儿童感染后咳嗽经验
    李锐冰, 孙丽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537-53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7
    摘要93)      PDF(pc) (952KB)(298)    收藏
    感染后咳嗽是儿童常见疾病,其病势缠绵难愈。孙丽平教授从儿童体质特点出发,指出湿热体质因素贯穿儿童感染后咳嗽始终,在治疗过程中,主张在治咳基础上运用“分消走泄法”改善其湿热体质,加速患儿痊愈。临床主要从湿热蕴肺、湿热伤阴辨证论治,分别选用三仁汤合止嗽散、补肺散随证加减常取得良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五神脏理论对青少年抑郁的研究
    刘言, 王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458-460.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21
    摘要128)      PDF(pc) (1008KB)(292)    收藏
    青少年抑郁是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虽症状上有其自身特点,但在病因病机方面与中医整体理论密不可分。本文基于五神脏理论,通过对“五脏”“五神”及“五行”的分析,探讨其与郁病发生的相关性,进行辨证论治,为中医治疗抑郁提供新方向,丰富中医情志疾病的治疗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黔中黄氏儿科流派“运脾斡旋法”辨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彭玉, 吴敏, 刘启艳, 陈竹, 孙海鹏, 杨见辉, 冷丽, 庞平, 叶倩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68-47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2
    摘要147)      PDF(pc) (996KB)(272)    收藏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儿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以餐后饱胀、早饱、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烧灼感为主症,可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少腹胀,症状多样。FD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中医根据其主症特点,归属于“腹痛”“腹胀”“痞满”“呕吐”等病范围辨治,其病因多为饮食或病后失调所致,病机为脾胃升降气机功能失调。黔中黄氏儿科流派认为小儿FD无论虚实,“脾失健运,斡旋失司”是其病机关键,亦是产生“痞满胀痛”诸症的核心病机,临证通过辨识患儿症状轻重、病程长短及山根、肉轮之形色,判断FD“痞满胀痛”证候特点与寒热虚实,创立“运脾斡旋法”,运用“运脾消痞散”辨治,以期快速恢复FD患儿“脾运”之功能及“斡旋四脏”气机之态,为中医治疗儿童FD提供临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矮身材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及展望
    俞建, 王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72-376.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2
    摘要316)      PDF(pc) (1076KB)(259)    收藏
    身材高矮受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多因素影响,涵盖孕产期至青春期的各个阶段。本文基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系统综述了临床矮身材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及中西医诊疗干预策略,强调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营养调配、运动锻炼和睡眠管理等多方面综合干预,科学应对儿童生长发育,尤其是身材高矮问题。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儿童身高增长速度,还能全面调理儿童体质偏颇,提升儿童整体健康水平。本文旨在为未来矮身材及偏矮身材的临床应对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刘文, 关丽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410-41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11
    摘要219)      PDF(pc) (1030KB)(247)    收藏
    儿童睡眠障碍已逐渐成为儿童常见病之一,睡眠质量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中医外治法因其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操作简便,易被家长接受,在治疗儿童睡眠障碍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系统梳理了针对儿童睡眠障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穴位贴敷、推拿以及经颅磁治疗等)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关注矮身材儿童的规范化诊疗
    罗小平, 吴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69-37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1
    摘要267)      PDF(pc) (1010KB)(241)    收藏
    矮身材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儿童内分泌专科常见的疾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变化时期,且矮身材的病因繁杂,漏诊、误诊、干预不足或过度干预等现象始终存在,需要强化规范化诊疗。本文讨论了儿童矮身材临床诊疗中面临的挑战,特别强调矮身材的诊疗一方面要做到精准诊断,寻找病因,另一方面治疗上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做到个体化治疗。与此同时,对未来矮身材的诊疗方向进行展望,对进一步规范化矮身材的诊疗行为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医生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单纯性肥胖的炎症发生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牛昶淼, 燕小宁, 殷永凯, 梁莉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404-40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10
    摘要186)      PDF(pc) (1081KB)(238)    收藏
    单纯性肥胖是指人体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从而以脂肪形式积聚于机体内,临床主要表现为肥胖,可伴有糖脂代谢异常及内分泌紊乱。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卫生问题。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其发生机制与机体内的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巨噬细胞极化密切相关。对于本病,中西医均具有其干预和治疗手段,但现代医学认为对肥胖的治疗是结合饮食营养结构调整、运动、精神心理及药物的综合治疗,对患者的执行和依从性要求较高,而药物也有明显的副作用。中医对肥胖症有独特的理论认识,中药治疗也有其独特优势。本文将对单纯性肥胖的脂肪组织炎症发生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中药热熨法治疗儿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珂竹, 张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485-48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6
    摘要142)      PDF(pc) (979KB)(237)    收藏
    随着中医药在儿科领域中的发展,中医外治法在儿童疾病的治疗中拥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热熨法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经过各代医家的传承与发挥及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创新,逐渐由日常保健走向临床治疗。文章通过对中药热熨法历史沿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论述,讨论了中药热熨法在儿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并整理了其实际临床应用情况的相关文献,为其在儿科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及临床应用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王有鹏教授治疗寒地儿童湿疹经验
    林羽贞, 王钇杰, 武洪辉, 秦雯, 刘璐佳, 王有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6): 540-54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8
    摘要112)      PDF(pc) (976KB)(233)    收藏
    小儿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寒地独特的地域及人文环境,导致湿疹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本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总结王有鹏教授治疗寒地儿童湿疹之临床经验,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风邪伏留、湿热蕴结肠腑、燥胜津亏,临证上以疏风祛邪、分消走泄、养阴润燥等治法在治疗小儿湿疹方面疗效显著,文后附验案一则佐证,为寒地湿疹中医临床诊疗拓展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从精准医疗看儿童青少年肥胖治疗的个体化干预策略
    李平, 杨凡, 刘瀚旻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 (1): 1-7.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1.001
    摘要204)      PDF(pc) (1165KB)(231)    收藏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其高体质量反弹率与代谢并发症风险凸显传统干预策略的局限性。本文系统综述了精准医疗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个体化干预策略,突破传统“一刀切”模式,整合多组学技术与智慧化管理手段,提出多维度精准干预框架。首先,基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及肠道宏基因组学等多模态数据,构建精准诊断与评估体系,识别遗传易感性、代谢表型及微生物特征,为分层干预奠定基础。其次,结合遗传风险评分、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肠道菌群靶向疗法,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基因导向策略是通过多基因风险评估优化饮食结构;表观遗传干预是利用营养素(如甲基供体、短链脂肪酸)调控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逆转代谢紊乱;微生物群重塑则通过益生菌、合生元等改善能量代谢平衡。进一步,依托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实现多场景动态监测,协同营养学、运动医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团队,形成“医院-家庭-社区”联动的智慧管理模式。尽管精准医疗为儿童肥胖治疗提供了突破性方向,仍需解决生物标志物验证、数据整合及长期疗效评估等挑战。本文为提升干预有效性与持久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强调未来需融合跨学科创新技术,推动儿童肥胖管理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肠道菌群分析
    王格, 张雪荣, 刘雁云, 段云雁, 沈鹤霄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419-42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13
    摘要125)      PDF(pc) (1723KB)(216)    收藏
    目的:分析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构及功能特征,挖掘其与同年龄段健康女童的差异菌群及潜在功能。方法:选择2023年11~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CPP的女童20例为CPP组,同期选取同年龄段健康女童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两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及功能差异。结果:两组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P组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显示出明显的分离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组的基因富含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核苷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细胞加工及信号转导等功能。结论:CPP女童与健康女童在肠道菌群数目、种类多样性、分布均匀性方面差异不大,但在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预测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核苷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细胞加工及信号转导等功能与CPP有潜在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