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儿童中医体质特征及调护专家共识
    王琦, 王雪峰, 赵霞, 李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4): 277-28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4.001
    摘要327)      PDF(pc) (857KB)(842)    收藏
    中医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固有特质,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体质辨识已成为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目前用于辨识成年人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已建立,但儿童体质分类与调护尚未达成共识,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共涉及9种体质,每种体质分别从总体特征、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同时,从药膳食疗、保健推拿、四时起居等方面给出了中医调护建议。本共识进一步规范了儿童中医体质分类及调护,为临床体质辨识及中医调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脾统四脏”理论以“滋生健脾法”辨治儿童矮身材探析
    董丹, 李滢, 王雪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87-39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6
    摘要140)      PDF(pc) (1048KB)(689)    收藏
    儿童矮身材的病因可总结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司。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则脾脏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得以输布全身,五脏六腑物质基础充足,气血充盛,小儿的生长发育才能正常。反之,脾胃功能受损,则气血化生乏源,波及他脏,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同时,小儿还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状态和体质特点。因此,从脾论治儿童矮身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滋生健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基于“脾统四脏”理论,列举了脾虚证、脾虚夹积证、脾虚湿盛证、脾虚肝旺证、脾胃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脾两虚证等8个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归纳总结了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辨治儿童矮身材的经验,为中医辨证治疗儿童矮身材提供临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从“脑与脾肾相关”浅析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机与辨证论治要点
    陈溪, 彭雅琪, 李炜, 杨泓生, 王俊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88-9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1.021
    摘要135)      PDF(pc) (1055KB)(617)    收藏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以社交能力持续受损、行为或兴趣重复、刻板为特征,是中医儿科临床常见的危害巨大的儿童神经精神系统疾病,2020年国内发病率高达7.0‰,常因诊断不及时、治疗措施有限、不能坚持治疗、家长调护不当等错过最佳治疗时期。ASD发病责之“元神”受损,病位在脑,本文从物质基础、结构基础、运行基础与病理联系分析脑与脾肾相关性,从而得出脾肾亏虚为ASD的根本病机,痰瘀互结为ASD的重要病理因素。王俊宏教授认为,临床上应抓住儿童生理、病理特点,以补肾运脾,化痰祛瘀为基本治法,同时不妄投滋补,以调节患儿全身运化功能为要。治疗上选用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六君子汤合方而成的补肾运脾益智方为主方,根据不同的脏腑兼症四诊合参进行治疗,每获良效。结合临床验案对补肾运脾益智方治疗ASD的辨证要点与治疗、随证用药经验进行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经验撷菁
    林小林, 张洁, 刘丹, 刘庆生, 桑怡, 陈宝贵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1): 7-10.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1.002
    摘要100)      PDF(pc) (831KB)(612)    收藏
    小儿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性疾患;以面部、四肢及躯干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污言秽语为特征的综合证候群。中医学中无明确小儿抽动障碍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于慢惊风、肝风等范畴。首届全国名中医陈宝贵教授为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派第三代传人,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对于小儿抽动障碍治疗有独到见解。陈教授认为其病因归咎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外邪克肺,引动肝风”、“脾虚生痰,肝风内动”、“心肝火旺,神气怯弱”。病位主要在肝脾,与心肺肾密切相关。治疗上总以“脾胃为本,五脏调神为药”之准则,施以滋肾养肝,温脾强志;补益肺气,疏风柔肝;扶脾柔肝,化痰息风;清肝泻心,清热安神。同时针药合用,开心解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浅谈万全“育婴四法”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冯忠发, 杨见辉, 粟艳艳, 魏家璇, 陶琼, 杜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95-39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8
    摘要170)      PDF(pc) (1050KB)(611)    收藏
    万全提出“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的“育婴四法”。其中,预养以培其元包括做好备孕,避免伤害、确保健康生育;胎养以保其真则需小儿父母注意精神调摄、品德修养、饮食起居,运动、胎教等以确保胎儿健康发育;蓐养以防其变包括小儿从新生儿期到婴儿期的调护、防治疾病,调护蓐母身体等;鞠养以慎其疾包括小儿从幼儿期到学龄前期的日常调护、饮食营养、疾病防治及早期教育等方面。充分挖掘万全“育婴四法”学说的内涵,将“育婴四法”学说与小儿的生长发育联系起来,对当今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应用行为训练结合60分妈妈理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治疗的影响
    杨雅斐, 尚清, 吕楠, 殷文晗, 吴明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6): 549-55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6.019
    摘要89)      PDF(pc) (787KB)(607)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行为训练(ABA训练)结合“60分妈妈理论”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郑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孤独症儿童62例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以ABA训练干预为主,观察组采用ABA训练结合“60分妈妈理论”辅助引导,通过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表现,采用孤独症谱系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评估用心理教育量表(PEP-3)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全面评估。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PEP-3得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ABC的总分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孤独症患儿中采用ABA训练结合“60分妈妈理论”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整体发展功能水平和减轻临床表现症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前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禹超南, 吕楠, 李东晓, 万凯, 尚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 14 (6): 468-47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2.06.002
    摘要96)      PDF(pc) (832KB)(573)    收藏
    脑性瘫痪是以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力和肌张力改变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前庭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维持头部及躯干稳定,保持身体平衡及动作协调,脑瘫患儿的前庭功能损害会导致平衡功能受损、姿势控制不良、眼球运动困难、头眼协调能力差及运动发育延迟等。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个体化的非药物性的康复治疗项目,其主要通过前庭适应、前庭习服、前庭代偿等机制,通过反复强化前庭感受器,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促进损伤的脑组织区域产生新的神经通路,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姿势控制、平衡能力、肌力和肌张力、眼球运动等。目前,前庭康复训练在成人中已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脑卒中、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病等患者,在儿童中也被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全面发育迟缓等患儿,对脑性瘫痪患儿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上述背景,文章对前庭康复训练机制以及国内外有关前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好地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儿童矮身材
    童婷婷, 张桂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92-39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7
    摘要149)      PDF(pc) (1048KB)(558)    收藏
    矮身材(矮小症)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于调养所致,脾肾不足为其病机关键。目前西医治疗矮小症多选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方案较单一。中医药辨证治疗矮小症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儿童生长速度、调理体质。现依据导师张桂菊教授临证经验,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儿童矮身材与“阴成形”不足密切相关,阴精对于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阴成形”功能正常,儿童才能逐渐长高、日渐强壮;反之,“阴成形”不足,则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故治疗矮小症应辨证加用滋阴类中药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黄精、玉竹、百合等,此类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还具有调节免疫、保护脏腑等多种功效。此外,方中还应加用健脾助运药,以顾护脾胃,防滋腻太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王力宁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经验
    姚勇志, 王力宁, 王广青, 黄美芬, 李志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43-446.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5.017
    摘要81)      PDF(pc) (833KB)(508)    收藏
    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反复患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等特点,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儿童时期发育不成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小儿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中医学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和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中医学对本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依据王力宁教授长期在儿科临床中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各阶段不同的临床特征、辨治要点及临证经验,总结其分期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思想及证治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合并心力衰竭1例
    孟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4): 324-32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4.010
    摘要63)      PDF(pc) (851KB)(489)    收藏
    报道1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合并心力衰竭并进行可能原因探讨。3岁7个月患儿,起病隐匿,以食欲减退为首发症状,完善腹部影像学及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神经母细胞瘤。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应用了“环磷酰胺”联合“伊立替康”,“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依托泊苷”联合“奈达铂”方案化疗。经过5个周期化疗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强迫坐位、面色苍白、紫绀、烦躁等急性心力衰竭表现。对于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并发心力衰竭的报道,临床并不多见,应警惕并关注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早期进行相关检查,改善心功能以改善预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冯晓纯教授基于“病生咽嗌,治以甘药”探讨小儿咽喉病的辨治
    宫文, 宿丽丽, 潘晓宏, 冯晓纯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3): 273-276.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3.021
    摘要108)      PDF(pc) (814KB)(487)    收藏
    中医儿科临床小儿服药难,问题在于药苦难咽,冯晓纯教授基于“病生咽嗌,治以甘药”经典理论,另辟蹊径,用甘药甜药治疗小儿咽喉疾病,每组方中甘甜,甘淡之品尽量占大多数,甘苦之品占少数,做到良药不苦口,亦能利于病。既保证了疗效,又解决了药苦难咽之弊端,临床经验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王雪峰, 王力宁, 邓力, 刘翰旻, 尚云晓, 张葆青, 赵顺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2): 93-10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2.001
    摘要492)      PDF(pc) (1052KB)(476)    收藏
    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流行性感冒早期干预,特别是在轻症阶段给予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措施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基于文献检索及评价、专家访谈、组内讨论、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制订流程,形成《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此次制订提出指南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治疗,旨在为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诊疗规范和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刘玉书教授从脑论治小儿抽动障碍临证经验
    钱美加, 穆春宇, 刘玉书, 蒋锴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3): 254-257.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3.017
    摘要114)      PDF(pc) (804KB)(453)    收藏
    刘玉书教授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病综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擅从脑论治抽动障碍,认为本病主要与胎元受损,痰浊蒙蔽于心脑有关。因此,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脑,脑髓失充为其本,风、痰、火为其标,治疗抽动障碍的关键在于健脑充髓,并佐以平肝息风豁痰。内服自拟“抽动宁颗粒”,外用平动膏,配合耳穴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儿童矮身材的中医认识及辨证施治
    王雪峰, 张秀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80-38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4
    摘要263)      PDF(pc) (1026KB)(446)    收藏
    矮身材患儿因矮于同龄儿童,可能出现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并对未来的学习、生活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态,在本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首先对矮身材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中医对其系统地论述首见于王雪峰教授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其次对矮身材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凝练,其病因不外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病位在脾、肾,与心、肝、肺密切相关,病性多属虚。病机本质为五脏不足,精气亏虚。再次确定了扶脾益肾,兼顾他脏的基本治法;其中补肾养肝法适用于肝肾阴虚,筋骨失养者;扶脾健胃法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滋肾清心法适用于心肾亏虚,水火失济者;健脾补肺法适用于肺脾两虚,子盗母气者;温补肾阳法适用于肾阳不足,温煦失司者。最后提出了多维调护,未病先防的调护策略,矮身材患儿应注意营养搭配均衡,适度增加运动,合理安排睡眠,顺应四时调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东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
    王雪峰, 尚云晓, 成焕吉, 王有鹏, 冯晓纯, 吴振起, 孙丽平, 杨男, 曲书强, 王海, 张秀英, 程琪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6): 461-466.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6.001
    摘要190)      PDF(pc) (846KB)(433)    收藏
    2023年秋冬季东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病例数量明显增加。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防治,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病种小儿肺炎建设项目组联合东北地区中西医儿科专家,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结合东北地区寒地儿童发病的临床特点,从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分类、中西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支气管镜表现、实验室检查、重要并发症预警以及感染期、肺炎期、恢复期的中西医治疗方式等达成中西医共识,以期切实解决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问题,并提高儿科医师对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综合诊治能力,进而推动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万全“亦有诸般不可攻”理论探讨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辨治策略
    张艺斐, 董盈妹, 赵霞, 潘青云, 严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7-1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1.002
    摘要158)      PDF(pc) (1059KB)(385)    收藏
    功能性便秘是小儿时期常见胃肠道疾患,全球小儿功能性便秘患病率为0.5%~32.2%,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万全为我国古代著名儿科医家,其创新性地提出小儿“脾常不足”等五脏有余不足思想,临证注重调理脾胃,对现代小儿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万全在《育婴家秘·卷之四·大小便病》中提出了小儿便秘的治疗总原则:“大便鞕结须宜下,亦有诸般不可攻。”基于万全“脾常不足”“大便鞕结须宜下,亦有诸般不可攻”的小儿便秘辨治理论,结合近现代研究,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病因多归于燥热内结、乳食积滞、脾虚不运、气机郁滞和血虚肠燥,病机关键为脾虚食伤。据此提出小儿功能性便秘临证治疗应明辨虚实,将运脾助通贯穿于治疗始终,分别从急下、消导、缓下、顺气、辛润等方面探讨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辨治策略,以期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及调护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朱彤彤, 叶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 15 (5): 420-425.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3.05.012
    摘要157)      PDF(pc) (886KB)(371)    收藏
    随着膳食结构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儿童肥胖率逐年攀升,既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导致代谢性疾病的产生,因此应针对儿童肥胖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正常儿童不同,肥胖儿童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条件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和益生菌的相对丰度减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与宿主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肠道稳态、影响宿主能量代谢、调控进食行为和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肥胖的发生与发展。祖国医学认为脾主运化功能与肠道菌群在消化吸收、抵御外邪方面密切相关,脾失运化,水液失于输布,聚湿生痰,阻滞气机,影响大肠传导功能,肠道黏膜免疫失调,菌群结构紊乱,促进肥胖发生。本文就当前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提高肥胖患儿的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儿童咽炎、扁桃体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王雪峰, 尚云晓, 熊磊, 张建华, 秦艳红, 刘长山, 张葆青, 曹玲, 许华, 王力宁, 杨男, 李淼, 杨运刚, 张秀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5): 399-40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5.009
    摘要289)      PDF(pc) (1047KB)(363)    收藏
    咽炎、扁桃体炎是儿童期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春秋季节高发,可分为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严重者可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慢性期因未得到良好的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咽炎及扁桃体炎会导致儿童出现声音的改变。目前能够有效治疗儿童咽炎、扁桃体炎的西药较少,主要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中药用于清咽利喉的药物种类虽然很多,但西医儿科医生对中药的选择、辨证及应用尚不规范。因此,探讨儿童咽炎、扁桃体炎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尤为重要。本共识首先系统梳理了儿童咽炎、扁桃体炎的中西医认识;其次对其分期、病因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论述;再次明确了其诊断标准;最后重点对儿童咽炎、扁桃体炎中西结合治疗原则、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共识为中西医儿科医生,尤其是西医医生提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进一步规范了中西医药物的合理选择及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中医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研究进展
    周芳源, 赵鋆, 宋勤丽, 杨楚文, 芦小叶, 李嘉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 16 (1): 19-2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1.005
    摘要158)      PDF(pc) (1035KB)(361)    收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性早熟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认为,性早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药治疗性早熟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对近5年中医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辨治经验、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从“肾阴亏虚,郁火伏巢”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
    郑珊, 罗磊, 文仲渝, 常克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 14 (6): 538-54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2.06.018
    摘要75)      PDF(pc) (804KB)(359)    收藏
    基于邪伏少阴理论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因、病机、病程特点及临床症状。“肾阴亏虚”为内生伏邪的先决条件。外感六淫、进食辛发食物、触及过敏物质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外邪由表入里,聚于咽喉,日久化热,形成伏火。肾阴亏虚引伏火循经内传,藏匿于少阴肾中。伏火耗伤津血,炼血为瘀。瘀火互结成为病巢,盘踞肾络。伏火外发,正邪相争,热伤血络,血外溢肌肤,下渗小便,则出现皮肤瘀斑或血尿;伏火潜藏,正邪不相争,则无血尿或皮肤瘀斑。邪气潜伏与反复发作过程是伏邪疾病的基本特征。治疗上根据急性期和缓解期分阶段论治。急性期采用清降伏火,活血化瘀的攻邪之法,缓解期采用滋阴养血,修复肾脉的扶正之法,灵活运用复脉汤、抵挡汤及六味地黄丸对过敏性紫癜肾炎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可直捣病巢,破除伏邪,截断扭转肾炎缠绵难愈的病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